极限集邮网

标题: 上海迎十八大邮展上的国片极限邮集遭评委冷遇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智勇    时间: 2012-10-12 14:23
标题: 上海迎十八大邮展上的国片极限邮集遭评委冷遇
本帖最后由 徐智勇 于 2012-10-16 12:58 编辑

上海迎接十八大邮展于10月9-11日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行,此邮展为上海多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综合竞赛性邮展,共有65部竞赛类展品参展,其中极限类展品为6部,在6部极限邮集中,有5部基本都以国片组集,在评审中遭评委冷遇而全部评为本次邮展的最低奖铜奖,其中还包括曾在广州极限展上获大银奖、并曾在国展上获镀银奖的国片邮集,另一部刚在广州极限展上获银奖的《青铜器》一框邮集同样也遭降级。只有本人的一部全以外国多国片组成的研究性邮集,总算能被评委看好而“保级成功”,有幸获得镀金奖。这一现象再次应引起极限邮集国片组集参展者的重视和反思了。

极限类(6部)邮集名称及获奖情况
镀金奖
徐智勇     《人像摄影原图在邮票上的变化》         (一框)
铜  奖
蔡志明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五框)
孙松泉     《中国世界遗产》                             (五框)
张凌云     《青铜器》                                     (一框)
傅国庆     《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                   (一框)
杨根宝     《中国拱桥》                                  (一框)
作者: 品佳邮船    时间: 2012-10-12 14:45

作者: 王飙    时间: 2012-10-12 15:23
外国的太阳比中国的圆。
作者: 俞玮    时间: 2012-10-12 15:46
FIP规则中没有明确要求多国部队,但有珍罕性一项,20分。有两项:三要素的相对难度;按早中晚期划分的收集难度。
我以为,如果没有早期片,起评至少要降5分,即从15分开评,如果连中期片也没有,可能会再降5分,就成10分起评了。这样的后果就成了五框的降两级,一框的降一级。个人观点!
祝贺徐先生获得好成绩!
作者: 胡斌    时间: 2012-10-12 16:10
现在的极限邮集编排首先要先被所在的省市邮协“认可”,才能寻求更高的发展。多国部队的极限片邮集,始终比国片的邮集“吃香”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十年。
作者: mikeatsias    时间: 2012-10-12 16:46
4# 俞玮


赞同这个观点,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的极限存在硬伤,这个是事实,谁也不能抹杀。也不能去怪评审。规则制定也不是针对中国的
作者: 徐智勇    时间: 2012-10-12 17:10
4# 俞玮


赞同这个观点,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的极限存在硬伤,这个是事实,谁也不能抹杀。也不能去怪评审。规则制定也不是针对中国的
mikeatsias 发表于 2012-10-12 16:46


说得在理,国片存在的“硬伤”,实在难以去怪评审。个人认为只有另辟蹊径,寻求评审认可的方向发展,这才是一种明智的思维方式。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2 19:54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2-10-16 11:14 编辑

集邮宗旨是长知识、图快乐,千万不要处处以邮集参展获奖为集邮的主要目标、唯一目标。看看下面这部一框的金奖展品,同样的契合邮展主题,同样是中国的邮票、中国邮品,这部“党史”的专题展品其素材有没有“伤”?“硬”不“硬”?
比对之后,中国极限明信片还有必要参加这种竞赛性邮展吗?

作者: 殷吉丰    时间: 2012-10-12 21:09
上海在集邮界实力不凡,那么多好的传统邮集、邮政史邮集,单单从价值上衡量动辄上百万、上千万;
一部极限集邮的价值可能还远远比人家得一封、一片!就是吴秘书长介绍的那框专题邮集也要上十万,
极限邮集能够获奖就是光荣,因为这是无产阶级的胜利。
中国极限没必要急躁。。。。

时间印证了:中国人永远远离诺贝尔文学奖是句谎言,中国土生土长的作家莫言今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语录——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作者: 新疆张吉昌    时间: 2012-10-12 21:10
吴洪熙发的那部全是普通国票素材的专题邮集都能获金奖,确实使人感到有点莫名,看起来极限邮集是太倒霉了。
所以我认为,打击国片极限邮集是带有人为性的,不仅仅是硬伤问题。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2 21:19
本次邮展征集员=预审员=评审员,因此上级规定:最低铜奖。
作者: hwf    时间: 2012-10-12 2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s205    时间: 2012-10-12 21:56
本次邮展参展邮集预审时,已有好几部以纯国片编组的5框和1框极限邮集被评审员拒之门外,也包括本人的一部一框极限邮集,还好我又报了一部传统类一框邮集参加预审,被评审员要求改了邮集题目后,得以参展。
作者: 娱片汤    时间: 2012-10-12 22:12
祝贺徐兄再次获奖!

的确,要想组集参展,还是要以早期外片为主。国片,收藏玩玩可以,参展很难获得好成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2 22:59
本次邮展参展邮集预审时,已有好几部以纯国片编组的5框和1框极限邮集被评审员拒之门外,也包括本人的一部一框极限邮集,还好我又报了一部传统类一框邮集参加预审,被评审员要求改了邮集题目后,得以参展。
mis205 发表于 2012-10-12 21:56

没被拒之门外的国片集也仅是最低奖项,上海的极限集邮人还需要用国片组集参加竞赛邮展吗?
作者: 新疆张吉昌    时间: 2012-10-12 23:03
本帖最后由 新疆张吉昌 于 2012-10-14 08:28 编辑

“没被拒之门外的国片集也仅是最低奖项,上海的极限集邮人还需要用国片组集参加竞赛邮展吗?”这句话说不定会印证到以后的全国邮展。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2 23:20
从1983年起,国片集在国展上从未沾过金。
作者: 杨志杰    时间: 2012-10-13 04:51
所以说,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国片,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片,基本是全的,资料也全的,各种版本,各种戳记,基本上全的,但本人收集后,从未想过要参加邮展,因为圈中人告知我,没人认识你,再好的邮集也上不了台面,评委们要暗地里孝敬的等等,,,,,,,最后只能自我快乐,百般结乐,为后人集续题材,(本人不识ABC)外国片只能不碰为好
作者: 一秋    时间: 2012-10-13 07:35
和杨志杰有同感,不识ABC,碰了也白碰。
作者: 巴山    时间: 2012-10-13 08:38
国片要有[公愚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子子孙孙挖下去,总有一天中国月亮一样的圆!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2-10-13 11:02
本帖最后由 天涯邮子 于 2012-10-13 11:32 编辑

早期不等于珍罕!
     好像许多外国早期极限片是专印片,现在网上出售的不少,价格也不高,还不如同期的中国可制白片。
     以前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外国“珍罕片”现在也屡见不鲜,成为普通的大路货,但购者寥寥,说明什么?
     不要老是用邮戳日期的早晚来衡量极限片档次的高低。
   “物以稀为贵”是永远的真理!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2-10-13 11:27
本帖最后由 天涯邮子 于 2012-10-13 11:31 编辑

除了极少数高水平的集邮家外,有几人精通数国外语,又有几人能弄清外国极限片的片源及邮戳?
    大部分用外国片组集的集邮者及评审员只是根据明信片及邮票图案,还有邮戳日期来判断,看图说话而已,谁能全部弄清楚片、戳的真假,邮戳是否原地?
    不懂ABC,还是老老实实收集国片为好。
    不要瞎子摸象,自欺欺人!
    不要以评审员的意志来左右自己的收藏方向,也不必以参展获奖作为极限集邮的主要目的。
    外国的月亮不会比中国的月亮圆!
    是金子总会发光!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3 12:02
早期不等于珍罕!
     好像许多外国早期极限片是专印片,现在网上出售的不少,价格也不高,还不如同期的中国可制白片。
     以前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外国“珍罕片”现在也屡见不鲜,成为普通的大路货,但购者寥寥 ...
天涯邮子 发表于 2012-10-13 11:02

希望所有评审极限邮集的评审员们看看这样的帖子!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3 12:06
除了极少数高水平的集邮家外,有几人精通数国外语,又有几人能弄清外国极限片的片源及邮戳?
    大部分用外国片组集的集邮者及评审员只是根据明信片及邮票图案,还有邮戳日期来判断,看图说话而已,谁能全部弄清楚 ...
天涯邮子 发表于 2012-10-13 11:27

邮戳是否原地?

相当多的西班牙极限片(其实是专印明信片制的极限片)都是首都马德里邮戳,无非是邮戳年代早些。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2-10-13 13:32
邮戳是否原地?

相当多的西班牙极限片(其实是专印明信片制的极限片)都是首都马德里邮戳,无非是邮戳年代早些。
吴洪熙 发表于 2012-10-13 12:06

如果邮戳不是原地的,早了又有何意义?极限片讲究的是票、片、戳最大的和谐一致!
作者: ngsunyu    时间: 2012-10-13 14:08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12-10-13 14:43 编辑
早期不等于珍罕!
     好像许多外国早期极限片是专印片,现在网上出售的不少,价格也不高,还不如同期的中国可制白片。
     以前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外国“珍罕片”现在也屡见不鲜,成为普通的大路货,但购者寥寥 ...
天涯邮子 发表于 2012-10-13 11:02


最近两次拍卖为例。一枚1928年戳片, 但邮票发行于1932年, 拍卖价28欧元 (人民币228元)。另一枚类似第4期“极限集邮”彩版的1937年戳片, 三位出价最高者是中国人, 拍卖价191欧元 (人民币1552元)。因此,市价是相当准确。低价的外国早期片或者是伪品或因为许多投标人错过了。
警告。以价定真假 (假设所有投标人是有见识的) 并不适用于国内。国内邮商根据戳年定价,而不是根据进价定价。
作者: 吴金勇    时间: 2012-10-13 15:4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与极限邮友共勉。
作者: 梦山    时间: 2012-10-13 20:01
本帖最后由 梦山 于 2012-10-13 20:18 编辑

啊,不好意思,又让我碰上了。我这部邮集在太原全国邮展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加入了一些50年代的马、恩、列、斯片和文革票、样板戏票制作的极限片,为防出现戳的问题,有一些我都选用了纪念戳。(基本不用专印片)因为邮展主题是纪念十八大,就将集子递上去了。
评审员讲解时说:你的邮集在全国邮展得过银奖(镀银);邮集没有政治上的问题;邮集制作编排不错;挑不出什么问题;这样年代的邮集就是这样的评分;不过你这部邮集分数打的低了点。
我说:能否告诉我每一项的打分?答:这是保密的。我讲:我讲的是历史,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不行我就放二十年。他的直接了当的回答让我无语:“二十年后不知还有没有极限”。
我不讲评审员评的公平否,我不理解的是极限不能和传统比,那与同是五框的极限是可以比的啊,如果差距太大,得分却相同,那至少评审员的水平不是太底,就是他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过邮集。
作者: 李忠    时间: 2012-10-13 22:33
看看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上海集邮》就知道现在他们喜欢什么了,记得8、90年代上面经常登中国极限片文章,再看看现在,一年登了几枚中国极限片?
作者: mikeatsias    时间: 2012-10-13 22:40
29# 李忠


与其在那怨天尤人,一个劲的在那叫不公平,不如多做点事情。酒香还怕巷子深,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不光是通过邮展一种形式去介绍给外人。写文章去展示,也是一种有效的宣传!
作者: 新疆张吉昌    时间: 2012-10-14 08:53
啊,不好意思,又让我碰上了。我这部邮集在太原全国邮展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加入了一些50年代的马、恩、列、斯片和文革票、样板戏票制作的极限片,为防出现戳的问题,有一些我都选用了纪念戳。(基本不用专印片)因 ...
梦山 发表于 2012-10-13 20:01

看了这段话,就可知现在国内和国际许多评审员对待国片极限集邮展品的态度了。但大家不要泄气,我个人以为,外片只是一个获取高奖的敲门砖,他的实际含金量很低的,获完奖后,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我们的国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含金量将会越来越高,因为它的根基是中国,国片的魅力将会吸引广大的中国集邮者介入,潜力是很大的。而外片只是为想获取高奖的极限集邮者服务的,其潜力已穷尽。面对国内外集邮界对国片邮集的封锁和打压,大家要记住毛主席在中国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封锁发出的一句名言: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2-10-14 09:58
看了这段话,就可知现在国内和国际许多评审员对待国片极限集邮展品的态度了。但大家不要泄气,我个人以为,外片只是一个获取高奖的敲门砖,他的实际含金量很低的,获完奖后,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我们的国片随着时 ...
新疆张吉昌 发表于 2012-10-14 08:53

赞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对国片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应该充满信心,不要为一时的邮展失宠而动摇。
区票、文革邮票为国片树立了榜样。
作者: 时永良    时间: 2012-10-15 22:53
看了上面的帖子,赞赏赖星龙先生的观点,钦佩蔡志明先生的集邮精神。

这两天很凑巧,记者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对话,似乎与我们的极限集邮有点异曲同工。
记者问:“你幸福吗?”莫言很快回答:“我不知道。”假如记者问得高奖的集邮家同样的问题,很可能也会得到同样的回答。
我们的问题是:集邮是为了找快乐?还是为了寻烦恼?
结论应该是(至少个人认为应该是):为了快乐而集邮是幸福的,为了得奖而集邮是烦恼的。
莫言埋头写作,是一种创作的冲动,有奇思妙想、奋笔疾书的快乐,而没想到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只有一个,而作家有无数。
极限集邮者找片、制片、换片、组集,有欣赏、交友、怡情、创作的快乐,高奖只有几个,而阻挡不了极限集邮者无数。
作者: huaxi1950    时间: 2012-10-15 23:02
”极限集邮者找片、制片、换片、组集,有欣赏、交友、怡情、创作的快乐,高奖只有几个,而阻挡不了极限集邮者无数。“
说得好。我收集极限片就是好玩。不会受邮集得不得高奖的影响。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0-15 23:03

作者: 王飙    时间: 2012-10-16 08:32

作者: 梦山    时间: 2012-10-16 08:44
极限集邮者找片、制片、换片、组集,有欣赏、交友、怡情、创作的快乐,高奖只有几个,而阻挡不了极限集邮者无数。
作者: mikeatsias    时间: 2012-10-16 11:12
本帖最后由 mikeatsias 于 2012-10-16 11:34 编辑

绕来绕去还是一个问题,你玩极限是为了什么?参展吗?那就得尊重规则,你规则都不尊重,抱怨有用吗?规则就在那,靠抱怨能解决问题吗?不可能,而且,我想没有一个评审会因为集邮者抱怨太多,去按人情评审吧。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评审太没水准,那他也可以下课了!与其在抱怨不公,何不上书到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让他们代表中国去反映广大集邮者的心声。老是这样抱怨,给极限界带来的负面情绪太多,其他集邮者也看不到极限的前途。相反,在基层极限集邮受到了不少集邮者的喜欢,因为组集相对简单,对普及很有帮助,我们要传达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信息。不同级别和的邮展规则和要求不一样,看你自己怎么去定位。市级邮展90分到省级再到国家级或者到国际的,成绩会一样吗?你以同样的眼光去应对不同规则的邮展,那就...
    如果是自己图快乐,这种乐趣是在找片、做片、赏片、交友等过程中的,这么多的乐趣能享受,干嘛非得硬往参展上去那?
    上面帖子上也有不少平朋友玩极限但不参展,他们收获的乐趣未必比参加邮展的人少吧?有能力改变皆大欢喜有能力改变皆大欢喜,不能改变就接受现实,少些埋怨多些乐趣!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2-10-16 15:52
绕来绕去还是一个问题,你玩极限是为了什么?参展吗?那就得尊重规则,你规则都不尊重,抱怨有用吗?规则就在那,靠抱怨能解决问题吗?不可能,而且,我想没有一个评审会因为集邮者抱怨太多,去按人情评审吧。如果真 ...
mikeatsias 发表于 2012-10-16 11:12

“规则就在那”,没错。
      但是每个人对规则都有不同的理解,评审员对规则掌握的尺度也不一样。
      评审员的喜好不同,评分结果自然会大相径庭,不象1+1=2那么简单。
      加上评审时确实存在人情关系等问题,评审结果不可能全都合理。
      如果每次评审都是客观、公正的,那就不会那么多的质疑甚至非议了(包括对无锡亚展极限邮集评审结果的质疑)。
作者: 胡斌    时间: 2012-10-16 19:48
我本人虽然也收集外片,并组集。但是始终认为“极限集邮”在国内的发展,要靠用“国内片”编组的优秀邮集,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我本人始终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
作者: 胡斌    时间: 2012-10-16 19:56
找片、制片、换片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当这个过程积蓄的“能量”很充足时,就会进入“组集”的质变阶段。“组集”是一个不可能忽略的事情。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0-16 21:58
我本人虽然也收集外片,并组集。但是始终认为“极限集邮”在国内的发展,要靠用“国内片”编组的优秀邮集,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我本人始终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
胡斌 发表于 2012-10-16 19:48



作者: 石俨陈    时间: 2012-10-17 17:56
本帖最后由 石俨陈 于 2012-10-17 17:59 编辑
所以说,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国片,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片,基本是全的,资料也全的,各种版本,各种戳记,基本上全的,但本人收集后,从未想过要参加邮展,因为圈中人告知我,没人认识你,再好的邮集也上不了台面,评委们要暗地里孝敬 ...
杨志杰 发表于 2012-10-13 04:51

同感!
集邮30多年了,未想过办邮集拿奖。何况我以红色邮品主集,假洋鬼子、老外能崇拜
我在不少邮坛中说过,集邮品是身外之物,哪位能料百年后自己邮品去向?
现在不少的地级市邮展中都是以银子、关系划界!!
再看看今年全国邮联评的所谓“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作者: 淘片者    时间: 2012-10-17 19:48
"再看看今年全国邮联评的所谓“全国集邮先进个人”·············"同感!我认识的,多是邮协的,真正集邮的人太少,·············
作者: chejingang    时间: 2012-10-17 21:15
29# 李忠


登的,会有极限的文章的,我大概还会有一篇,不过很短
作者: liyufu    时间: 2012-11-12 20:07
本帖最后由 liyufu 于 2012-11-12 21:32 编辑

听人说,80年代起就给中国极限定下了奖级!因为不论你国片咋个好、咋个孤罕,就是不能算珍贵!因为早被划定属于第三时期!就像被打入死牢样!人家评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早期比例多少起评多少分(奖级),这是世界、亚洲和国联的不成文的暗箱标准了!已经执行了20多年了!所以中国国片难以翻身!这个我觉得目前无法妄评其对与错!
但是,我觉得,很关键的是现在的邮展!不知道为何举办!举办的目的在什么?现在市里办邮展是为了上省展,省展目的是为了选集子到国展,国展是为了选集子到亚展、世展!从基层起都是为了迎合国际口味,为了纯粹的选拔进重要的高级别的展品!所以国片因为不重要就自然被降下去了!哪里考虑什么集邮的文化在内?集邮的普及推广这些?集邮离开了基层、离开了群众哪里来根基?邮协是会员之家!如果是拿会员会费去办邮展!那就是损害了广集邮者的权益!如果是个别人出资!那到可以随便评!不评都可以给奖!现在这个国不国、私不私的展览!真是渺不可言!总有一天,集邮老百姓会造反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级别的评委不知道是怎样选拔和产生的,好像不用选拔,是指定的?还是靠金钱靠关系来着?本来并不那么值钱的外片,一听那些评委导向和指引,就跟着升值了!以前把国片也吵得高不可攀!这样下去有害于集邮发展!规则、评委、邮展都得与会员参与吧!评委委员们也该有会员推举的权利吧!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1-12 22:40
不参展什么也没有
作者: mikeatsias    时间: 2012-11-13 09:15
45# chejingang


舆论导向也很说明问题,好像2010年的时候《集邮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刊登极限文章,尽管是半个月一期。但现在又打入冷宫,只有那么小的一块了,很是可惜!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www.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