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2月10日,中国、丹麦联合发行了《古代天文仪器》邮票,中方票图背景“天文图”,收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南宋黄裳所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比联合发行的丹麦第谷“宇宙体系图”早了三百多年。天文图碑高3.7米,宽1.2米,厚0.3米,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星图,下为释文。星图以北极为中心,北纬35`南天可以看见的界限为外大圆,北极附近常年可以看见的界限为内小圆,赤道为中圈,还有一个中圆为黄道,与赤道斜交成24`的黄赤交角,还有二十八根宽度不等的经线从北极向四方辐射形成了二十八星宿所在的赤道宿位。图中可以数到1443颗星,当时全部凭肉眼观测得来,今天用科学的仪器检测是百分之百的准确。释文共41行,每行51字,计2091字,对天体、地球、南北极、赤道及日蚀、月蚀的起因等天文知识作了科学的解释。内容丰富,方位准确,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文图》与另外三块碑刻《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平江图》,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来一直收藏在文庙,1971年一度移至苏州博物馆。1984年,四大宋碑搬回苏州文庙统一保管,陈列于戟门西掖门。
天文图明信片少得可怜,直至2000年才在TP-12明信片上出现,TP-12是多题材组合画面,只印了天文图上半部分的星图,且不完整,没有下半部分的释文,加之片表面呈油性,用来制作极限片并不理想。2011年10月,笔者请广告公司专业人员设计印制了专印片,将天文图完整地予以展示,星图、释文保持碑图黑白原色,用天青色衬底,喻示蓝天苍穹。考虑到释文部分太长,采取由下而上逐渐虚化的方法,让其隐入星图背后,给人以星图、释文一体的感觉和想像。
《古代天文仪器》邮票发行时,邮政部门不仅没有举行任何首发活动,连首发纪念邮戳也没有刻制。这样一来,碑刻博物馆所在地的南门邮政支局日戳,就是首选用戳了。“天文图”曾经在苏州博物馆收藏过,至今,苏博还有陈列有它的复制品,因此用“江苏 苏州 博物馆(代)”戳制作极限片,也可作为选项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