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敦煌壁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2 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教:历年发行的各组敦煌壁画,每枚邮票图案,都是几号窟的壁画,有没有简单的内容介绍?
2#
发表于 2012-10-22 18:12 | 只看该作者
对应的邮票图案名   加个 号窟 一谷歌就出来了
3#
发表于 2012-10-22 23:40 | 只看该作者
T116M 敦煌壁画(第一组) 本套邮票均与宗教生活内容相关。第一图:《北凉-供养菩萨》。他们或手捧莲衣供养,或因听法而手舞足蹈,或为析义而交头接耳,或陷入沉思,神态各异,无不栩栩如生。第二图:《北魏-鹿王本生》。讲述的是一个经变故事:鹿王从水中救起溺水人,但此人却恩将仇报,出卖了鹿王,鹿王向前来的国王讲述了经过,国王受到了感动,恶人终有报应。画面>十分典雅和谐。第三图:《北魏-天宫伎乐》。天宫或称作乾洇婆城,是香音神幻化出来的空中楼阁,乐舞便在其中演出。第四图:《北魏-飞天》。飞天为佛教八部天中的乾洇婆,又名香音神,是散放香气和音乐舞蹈的天神。画面上飞天体态轻盈,裙裾、飘带飞扬,与其神灵境界十分和谐。小型张《北魏-萨?太子舍身饲虎》。讲述的是一则佛教经变故事:太子摩诃萨?和他的两个哥哥一同出游,在山中见饿虎之状,心生怜悯。萨?决心舍身饲虎,裸身并刺颈出血,从崖上跳下,被群虎所食,两个哥哥悲痛万分,还告父母,收拾遗骨,筑宝塔供养。这幅画构图完整而严谨,以饲虎为中心,前后情节重叠交错,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画面的空间,壁画设色厚重,形象感人,悲剧气氛浓厚。  
T126 敦煌壁画(第二组)本套邮票共4枚。这套邮票选材于壁画,设计得明快、清新。4-1为“西魏·狩猎”。是反映西魏时的狩猎。4-2为“西魏·战斗”。反映的是西魏时战斗的场面。4-3为“北周·农耕”。反映的是北周的农耕。4-4为“北周·建塔”。画面为北周时期劳动人民在建塔。
    T150 敦煌壁画(第三组)本套邮票共4枚,图案均选自隋代制作的壁画。 4-1为“隋·飞天”,是莫高窟第206窟佛龛顶部的壁画。飞天画在佛背光火焰纹上方,在腾腾烈焰上成群地翔舞,色调因用土红色而更显炽烈。4-2为“隋·供养菩萨”。图中菩萨宝冠剑环敷贴金箔,增带璎珞装饰华贵,设色富丽,描绘精细。因颜料变质,肌肤成了黑色,但仍不失隋代盛期人物画杰作。4-3为“隋·观音济难”。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深得人心,后发展成久盛不衰的观音信仰。4-4为“隋·帝释天”,名因陀罗,是三十三天的主宰,即佛教的天帝。壁画中帝释天驾四龙车巡天,风驰电掣,华贵显赫的气派如同人间王者出行,但神话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人间的现实。
    1992-11 敦煌壁画(第四组) 本套邮票共4枚, 这套邮票(包括小型张)是继1987年、1988年和1990年之后的第四组敦煌壁画邮票,以敦煌莫高窟初唐壁画为图案。初唐壁画是敦煌艺术的又一高峰。壁画人物形象雍容华贵,装饰与设色富丽堂皇,尤其是线描技法的运用趋向成熟。 4-1为“唐·菩萨”。选自莫高窟第401窟北壁下部的壁画。画面中的菩萨身体健美,仪态从容,仿佛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这是初唐以来菩萨形象女性化因素加入的反映,恰如文献所记载:“ 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4-2为“唐·伎乐”,选自莫高窟第220窟翟氏家庙上的壁画。这幅画是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里的一组乐队,使用的乐器有筝、阮、排萧、横笛、竖笛、筚篥、竽、方响、都坛鼓、腰鼓、拍板等,反映了当时宫庭乐舞的情形。4-3为“唐·乘龙升天”。选自莫高窟第329窟正壁龛顶北侧的一幅装饰画。佛经故事中,菩萨乘6牙白象自天而降,前往净饭王宫中投胎,以后降生为悉达多太子。所选画面是乘龙升天的仙人为乘象的菩萨引路的情景。 4-4为“唐·出使西域”。选自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右半部的壁画。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这一著名的历史故事被附会成佛教史迹。壁画的内容为张骞临行前拜别汉武帝时的情景。由于壁画的左半部(有张骞形象)被后人用墨痕所污染,邮票画面选取了壁画的右半部分。1992-11M 敦煌壁画(第四组)小型张“唐·观音菩萨”。选自莫高窟第57窟面壁说法图的局部。该图是一幅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图中的菩萨容颜秀丽,其宝冠、项饰、臂钏、璎珞珠串都是用沥粉堆金画成,披巾和衣裙上的花纹极尽工细,白色线描表现出丝绸的纤薄、柔软。美丽的菩萨形象与这幅 “阿弥陀佛说法图”所寄寓的仍然是对西方净土的向往。
1996-20 敦煌壁画(第六组)这是《敦煌壁画》系列邮票的最后一组,内容为唐代以后的敦煌壁画。唐代以后,敦煌石窟历经五代、北宋、西夏、元等时代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出现不少新的壁画题材。
(4--1)五代·五台山图 10分 (4--2)五代·于阗国王 20分 (4--3)宋·观音济难 50分 (4--4)西夏·供养菩萨 100分小型张元·千手观音 500分
4枚邮票分别为:第61窟西壁的五代“五台山图”(局部),描绘了当年朝山的行旅;第98窟的五代“于阗国王”是一副大幅供养像,反映了当年敦煌地方政权特别注意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和睦相处;第55窟的宋代“观音济难”(局部),描绘一只船在水中遇难,船上人念观音名号,观音显形救助;其艺术形象更加贴近现实;第328窟东壁的西夏“供养菩萨”,4个菩萨姿态各异,形象优美,是很有代表性的西夏壁画。小型张的画面为第3窟的元代“千手观音”图,画出观音菩萨以千手千眼普济众生的形象,用笔一丝不苟,集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技艺之大成,是敦煌壁画最后发展阶段十分辉煌的作品。
4#
发表于 2012-10-23 18: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2-11-9 23:23 | 只看该作者
敦煌莫高窟丰厚多彩的文化,成为我国发行邮票最多的名胜古迹,现共有39枚。邮票、小型张35枚都取材于敦煌壁画。邮资明信片4枚,除了取材莫高窟外景外,有取材藻井的三兔图、藏经洞的侍女图。1952年、1953年,我国发行特3、特6《伟大的祖国》各4枚,邮图均为线描的敦煌壁画。

  1987年5月20日,开始发行《敦煌壁画》系列特种邮票,精选代表性壁画图,按照历史发展年代编组。这套系列邮票历时10年,共发行邮票24枚、小型张3枚。对一处文化遗产古迹,发行邮票时间之密集,发行枚数之多,可谓新中国邮票之最。这些邮图中,《鹿王本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西魏·狩猎》《西魏·战斗》《唐·维摩诘》《唐·张议潮出行图》,都被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画鉴赏辞典》列为名画。

  《鹿王本生》取材于莫高窟257窟西壁北魏壁画。这是一幅寓意深刻、形象优美的画,以连环画形式展现故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邮票选取了九色鹿向国王陈述的场景,壁画对人物的刻画极有个性,心理描写也细腻传神。鹿、马等动物的造型尤其优美可爱,富有生气,构图、造型和色彩均显得典雅、和谐、动人,充分表现了对善良的歌颂,对邪恶的鞭挞。

  小型张《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取材于254窟北魏壁画《摩诃萨埵本生》。这幅壁画,构图严密,形象生动,以饲虎为中心,观虎、刺项、投崖和报信、哭尸、收骨、起塔,前后情景重叠交错,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这是一幅极为完整而精美的传世杰作,是公认的敦煌早期故事画的瑰宝。

  《西魏·狩猎》取材于249窟顶部北坡《东王公》壁画下部。猎人骑马疾驰,追逐一群惊慌奔逃的黄羊,黑马狂奔,前后腿抬成一条直线形状。猎人举起标枪即将投射,真是扣人心弦。这是描绘我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狩猎的一个场面。

  《西魏·战斗》取材于285窟的佛经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图中官兵头戴钢盔,身披铠甲,手执长矛,骑着高头大马,与一手执刀一手执盾、身着布衣的徒步强盗展开战斗。交锋激烈,战争场面宏大,对人物性格刻画恰到好处。

  《唐·维摩诘》取材于103窟前壁南侧唐代壁画。维摩诘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人,是大乘佛教佛道高深的居士。这幅经变画主要用墨线来勾勒人物形象,以线造型,以型传神。“画圣”吴道子“焦墨微染”一派画风,也刮到了敦煌。唐代佚名画家依照“落笔雄劲,敷彩简淡”塑造的人物雍容大度,潇洒优雅,体现了智慧辩才。更见“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风格的再现。

  《唐·张议潮出行图》,取材于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洲人张议潮率众先后从吐蕃奴隶主统治下收复河西十一州,派人携地图去长安觐见唐皇,被封为河西节度使。5月8日,民族英雄张议潮在沙洲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功出行活动。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张议潮侄张淮琛开窟,画工在南壁和东壁画了这幅出行图。人物多达百余,场面宏大,构图严谨,是历史风俗画的巨制。邮票展示了画的开头部分,以骑马仪仗为主,甲械整齐,旌旗鲜明,表现凯旋之师的威武雄壮。票面上不能见到壁画中主角张议潮的形象,不能说不是这枚邮票设计的失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6 12:45 , Processed in 0.0510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