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厚积薄发 推陈出新——《品园》展品编组记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8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酷爱中国古典园林,编组极限集邮展品,也以此为选题。从1997年,漫步“极限”圈,购片、制片开始,就专注于园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2011年湖南省第十四届邮展,笔者的一部纯“国片”邮集《品园》 ,初试锋芒,获大银奖。虽然,奖级不高,不值一提,却是一番努力,一份心情,一丝快慰。兹略记于后。

一、思路——力求出新

中国古典园林邮集是个老选题。如何“这一部”,不同于“那一部”,怎样“出新”?避免雷同,颇费踌躇。中国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之一代宗师(美籍华人建筑大家贝聿铭语)陈从周对中国园林有一段经典的语录:“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见陈从周《说园》)根据陈师的开示构筑极限集邮中的园林艺术《品园》。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古典园林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荟萃并蕴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其造园艺术寄寓古代造园家们对自然和艺术天人合一的感悟,显示出他们至今仍然闪烁光芒的智慧。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艺术欣赏可分知、好、乐三层境界,一层深入一层。人们欣赏园林艺术也应循此,先知园,知园而游园,游园再品园。从而趣味盎然,怡情悦性,不亦乐乎!
“品”是比欣赏更高层次的生活与艺术的享受。邮集《品园》以此为主导构思。知园: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皇家、私家、寺庙、公共四类经典园林,其中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游园:展示独特的造园艺术,著名的园林建筑,典型的园林花木;品园:展示园林与文学艺术传统文化。设定目标为极限集邮行家青睐,园林专家认可,一般观众看好,能获得内行(看门道)与外行(看热闹)的一致好评。
前言:“园林是人们休憩游览愉悦身心的绿洲。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经典,它是建筑、山水、花木等艺术构成,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富有诗情画意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让我们倘徉在集邮休闲的时光里,漫漫——品园”。化陈师语录,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纲要:分为:1. 走近园林,2. 构园造景,3. 园林建筑,4. 园林绿植,5. 文化园林,共4章,每章4节。逻辑合理,章节平衡。前言、纲要与素材完全合拍
园林本是风雅之地,园林邮集说明文字,除必须正确、简练之外,还应讲究文化、文采。有的说明尝试直接引用了诗词名句,如《牡丹亭•惊梦》极限片,杜丽娘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幽会,引入《牡丹亭》戏曲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以增加可读性。
总之,希望与诸园林邮集有所不同,力求面貌一新。

二、素材——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全用中国极限片组集,许多人视为大忌,余不以为然,乐以为之。但一部无清代、民国片的集子,更难出彩。好在积累素材10多年来,处心积虑,蓄谋已久,尽力收罗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早期载体明信片所制极限片,在二千多张素材中优中选优,希冀鸡窝里飞出的不尽是小鸡,而有几只“金凤凰”。如:
《北京风景•颐和园》极限片,载体为1952年邮电部《首都风景(美3)“北京颐和园”》同名片;《首都名胜•颐和园》极限片,载体为1955年北京出版社“颐和园”同名片。
《北京风景•北海公园》极限片,载体为1952年邮电部《首都风景(美4)“孩子们游北海公园”》同名片;《首都名胜•北海》极限片,载体为1953年《志愿军军邮明信片》 “北京的北海公园” 同名片。
《西厢记•拷红》极限片,载体为1955年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拷红”同名片。
此外,还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太湖》、《杭州西湖》、《北海九龙壁》《景山》、《虎丘》、《承德避暑山庄》、《天坛》、《六和塔》、《毛竹》、等近40张50—60年代载体极限片、不少还是同名片。这些片销戳均在80年代中、后期。虽然是近期极限片,(国片无法避免的“先天不足”)但仍然真实的展示了国片中的精品。

三、知识与研究——堤外损失堤内补

既然,国片邮集素材珍罕性必然失分,那么,就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力在知识与研究等方面得(争)分。由于平时多有邮展规则的学习和园林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得心应手。集邮知识,对票、戳、片三要素各自的质量和相互之间的和谐一致,说明务求正确。邮戳和谐如不太直观,解说到原产地、所在地、馆藏地等,以说明邮戳的和谐。载体的名称不仅有明信片套名,还尽量解说到(考证出)片名。专题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名园、造园与赏园。某些园林专业术语作出通俗的阐述,词意畅达,雅俗共赏。比如:“花街铺地”,就是在园林游人行走的地方,对地面用砖、瓦、卵石、瓷片等材料,铺妆成精美图案。用《网师园•殿春簃》极限片,表现“铺地”园林建筑艺术,在其他园林邮集中似未见到。
借景是古代造园组景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将园外风景通过一定的方式“借”(组合)入园,使园内之人能看到园外之景。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得体)”,用以增加园林的景深和层次。邮集中选用1枚《廋西湖》极限片,邮票和明信片远处都有一座宝塔。解说为“廋西湖二十四桥景区巧借远处宝塔入园,票片十分和谐的表现了这一景观。”;还选了1枚极限片与之対应,《拙政园•远香堂与倚玉轩》邮票没有画出远处的北寺塔,而明信片上画有此塔。这一借景,许多园林专著无不引为经典借景范例。余冒险用“票上无,片上有”塔的信息,对比《廋西湖》极限片,说明“拙政园借北寺塔之景,从倚玉轩远望,翠柳掩映古塔,如在园中。可惜邮票中怱略了这一借景的妙用。” 此节既是集邮与专题研究,又可视为一种开拓。

四、拓展——提升内涵、趣味与品位

园林特别是精雅的私家园林,就其本质而言,是下野的、有钱的、有文化的人物,与下层的、没钱的、有才智的工匠,所共同合作的结晶。(皇家园林的主人——皇帝老儿,高高在上,更是有钱的、有文化的人物。)因此,中国园林同其他艺术,诸如文学、绘画、戏曲、音乐及品茗、饮酒等雅、俗文化活动,有着继承、蕴涵的密切关系。园林与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专题模式的极限邮集,贵在故事性的拓展。而古典园林千百年来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在以园林背景的文艺作品为题材的邮票日趋丰富,为本集拓展提供了素材。
如: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一座精美绝伦的私家园林——“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上演了贾宝玉与林黛玉香艳凄婉的爱情悲剧。“黛玉葬花” 与“宝钗扑蝶”极限片,刻画了故事中一悲一喜人物的心情。以山西寺庙园林普救寺为创作背景的戏曲《西厢记》,张生在佛殿邂逅相府小姐,崔莺莺艳若桃花,惊为天仙,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是戏中精彩的一幕。《西厢记•惊艳》极限素材传神的表现了这一情节。山水有清音,文人园林常有依水的厅堂表演昆曲,主人边赏景,边顾曲。汤显祖《牡丹亭》是以园林建筑“牡丹亭”为名的名剧。从《昆曲•牡丹亭》邮票中似乎听到了剧中人的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杭州西湖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许仙与白娘子》在这里“断桥相会”互诉衷情。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长眠于此,令人景仰。还有名画中虢国夫人游园赏春;文征明在风景如画的恵山与文人雅士茶会(品茗);韓熙载与达官贵人夜宴(饮酒)等在园林中的风流韵事。
园林文化与文化园林交相辉映,用素材讲述园林故事,既拓展了邮集内涵,又提升了集邮趣味和文化品味。

五、后话——不足与遗憾

初次组编邮集,缺乏经验,难免许多不足。自觉到的有三点:一是整体构思尚未摆脱叙事性套路,“出”不太“新”,或可考虑重新架构。二是素材有待补充和提升挡次,例如尚缺《红楼梦•双玉读曲》极限片。三是制作外观不精,极限片包装、打印有待改进。
奖级不高,不无遣撼。固然有邮集本身的问题,更有国片邮集被人为貶低的因素。

(原载《极限集邮》2011.4)
2#
发表于 2011-11-18 15:5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陈老师传上来供大家欣赏一下如何?
3#
发表于 2011-11-19 21:4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4#
发表于 2011-11-19 23:06 | 只看该作者
大概看了下,感觉是有品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3 19:21 , Processed in 0.0511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