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p29 于 2010-10-22 19:16 编辑
仪凤门,坐东向西,居卢龙山(即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与钟阜门相背而建。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仪凤、钟阜两门曾一度被封堵达200年,直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梁化凤为解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围城之势,出其不意开通仪凤门,“大溃”郑军。据记载,太平军攻打南京城就是从仪凤门附近挖地道埋炸药,成功炸毁城墙入城的。晚清时期,张之洞主持建造以总督衙门为中心的“江宁马路”,向北即从仪凤门出城至下关。1931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意为振兴中华),并请谭延闿题写门额。1958年至1959年,兴中门在“大跃进”运动中拆除。2005年用征集的明城砖按原样复建,但已完全丧失了历史原貌,如今新门总觉不伦不类,混淆视听,最好还是单劵城门,城楼亦如原样,下开隧道通车才好。 |
-
a.jpg
(41.95 KB, 下载次数: 32)
-
b.jpg
(48.46 KB, 下载次数: 26)
-
c.jpg
(28.72 KB, 下载次数: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