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2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12《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通告、正式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9 14: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段晓波 于 2014-6-9 09:38 编辑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16日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详情如下:
志    号:2014-12           
图    序:(1-1)J         
图    名: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面    值:1.20元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16枚
整张规格:240×150毫米
版  别:胶雕套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李群、陈旭升
雕 刻 者:刘博、徐喆
资料提供:潘嘉俊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和www.cpi.net.cn网站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2#
发表于 2014-5-29 15: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晓波。有票图吗?好备片。
3#
发表于 2014-5-29 16: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4-5-29 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4-5-29 16:59 编辑

3# hwf


此幅油画名为《1924·黄埔军校》,为潘嘉俊于2009年创作.阅兵台上的检阅者应该是有名有姓的,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蒋介石.发行公告中潘嘉俊是资料提供者,估计邮票设计者会对原画中上述人物作些调整,另加军校校门背景.
5#
发表于 2014-5-29 16:19 | 只看该作者
可能重新创作,蒋介石难说不会表现上去
6#
发表于 2014-5-29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4-5-31 12:29 编辑

5# 昆明飞翼
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作为校长的蒋应该出现在阅兵式上.

9989f3efb3d112d6b3fb956e.jpg (169.65 KB, 下载次数: 37)

9989f3efb3d112d6b3fb956e.jpg

828ba61ea8d3fd1fcda7b1c7324e251f94ca5fa4.jpg (52.12 KB, 下载次数: 39)

828ba61ea8d3fd1fcda7b1c7324e251f94ca5fa4.jpg
7#
发表于 2014-5-29 17:31 | 只看该作者
我猜票图是这个!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7:49 | 只看该作者

邮票图稿,仅供参考,实际以发行为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7: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16日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1.20元。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套邮票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背景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简练的钢笔线条勾勒了军校的白墙与古树。前景取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作品《1924·黄埔军校》,表现的军校阅兵场景。邮票气氛肃穆、色调清冷,90年沧桑历史尽在其中。该套邮票由李群、陈旭升设计,北京邮票厂胶雕印制。
10#
发表于 2014-5-29 18:41 | 只看该作者
马年邮票丰富多彩。
11#
发表于 2014-5-29 18:46 | 只看该作者
军校大门是跑不了滴
12#
发表于 2014-5-29 19: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4-5-29 19:43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广州黄埔又热闹一下,路线在天河转乘BRT或在中大北门码头坐船最方便。
14#
发表于 2014-5-29 20:36 | 只看该作者
12# hwf
邮票设计对原画大幅度断章取义,按绘画片做恐不妥。
15#
发表于 2014-5-29 20:39 | 只看该作者
1924·黄埔军校》编辑黄埔军校大阅兵
1924年6月,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他在开学典礼上明确宣布办校宗旨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之危亡”。实践中,黄埔军校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的黄埔军校,带给广州人多少骄傲和自豪自不必言说,每一个生长、生活在南粤大地的华夏子民都有着黄埔情结,代代相传,浓郁而久长。
对于潘嘉俊来说,他的黄埔情结似乎更加浓烈些,21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军事题材的创作格外有激情,“我熟悉黄埔军校,并画过有关的连环画、单幅油画和肖像画”,他说,至今尚未出现一幅表现黄埔军校历史的大型美术作品,同时,“人们记忆中关于阅兵的场景作品也极少”,因此,“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潘嘉俊选题的立意。
栩栩如生80人
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是用竹木、竹笪子搭建起的“将台”,上面以绿树叶作为装饰,背景处是典型的亚热带树木,潘嘉俊说:“突出地域感、强调南方特色可以赋予历史画更强的生命力,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绘画性。”检阅台上站着孙中山和宋庆龄、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正扛枪走过主席台的学员们身姿挺拔、神态庄严。武器、战马虽然不多,但孙中山表情坚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在他心里,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却将承载挽救中国革命和前途的历史重任。
画中表现的人物还有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大元帅府和国民政府的官员、驻粤各军和海军将领,包括鲍罗廷、加仑、铁罗尼、胡汉民、许崇智、程潜、邹鲁、林森、孙科、邓演达、叶剑英、鲍罗廷夫人和蒋介石前夫人陈洁如等。在这幅长4.8米、宽2米的油画中,一共描绘了约80个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棱角分明、神态各异,可见作者的艺术功底。
场景实物写生
为何选择绘画一个如此复杂的场景?潘嘉俊说,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具有审美功能、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文献功能,“审美功能最重要,这就是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能否以鲜明独特的视觉形象感染观众的关键因素。”潘嘉俊认为,阅兵场景虽然庞大、复杂,但也正因此而具有很强的绘画性,“读者从画面中看到的各种道具,如士兵的大沿帽、脚绷带、马克沁机枪、苏式步枪、指挥刀、马鞍、缰绳、脚蹬……这些小物件都很适合用油画的写实手法刻画,找到可发挥绘画语言的对象,画家才有用武之地。”
但这么多的物件都要找到实物临摹才行,“绝不是凭空想象就能画出来的”。幸运的是,潘嘉俊的这场历时三年的创作得到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从广州骑术俱乐部找到了战马和马具实体,在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找到了马克沁机枪,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找到了苏式步枪……潘嘉俊笑言:“如果落选,对不起这么多给我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才叫我惭愧!”
整齐划一的腿
在创作中,潘嘉俊遇到的两个难点曾让他一度困惑不已。一是画面中出现众多士兵形象,因为每个士兵都带着大沿军帽,“我能刻画的就只有鼻子、嘴巴和下巴这几个部位,很容易‘千篇一律’。”为此,潘嘉俊为画中每一个普通士兵都找到具体的模特进行细致临摹写生,从颧骨、胖瘦、肤色等方面将场景中出现的数十位士兵区别开来。
第二个难点更是让他“徘徊反复了多次”。绘画作品忌讳同一形象反复出现,可受阅方阵中“无数条腿要整齐划一地出现”。因此,包括评审专家在内的业界人士建议潘嘉俊“只画上半身”,但潘嘉俊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不砍腿”,“少了士兵整齐、坚定的步伐就少了阅兵时的庄重气氛,阅兵也就不完整了。”为了不让这些腿“抢镜头”,他将腿的部分进行了虚化处理,将地面颜色从原来的亮色沙地改成绿色草地;加强地面尘土上扬的效果;再减弱太阳在地面上的投影,这种背离油画写实手法的表现形式成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千万条整齐的腿上移开”,而放眼到主要人物身上。
自评:胜在疏密有致
刚刚完成画作的潘嘉俊还未来得及与业界朋友切磋此次创作的得失,但他个人认为,他的《1924·黄埔军校》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赢就赢在能把这许多纷繁复杂的形象和绘画元素处理得“有疏有密、将油画的层次感、空间感和节奏感表现得比较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 03:05 , Processed in 0.0619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