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1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哪里的塔?(有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8 14: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进权 于 2009-2-19 08:35 编辑

这个版本较少见

广州赤岗塔.jpg (93.08 KB, 下载次数: 82)

广州赤岗塔.jpg
2#
发表于 2008-12-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图!
3#
发表于 2008-12-18 15:12 | 只看该作者
<B></B>
看不到图![em01][em01][em01]
4#
发表于 2008-12-19 22:48 | 只看该作者
<>是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毁),以前郭康平曾发帖介绍过,我集有3种不同版式.</P>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9 22:49:07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07:1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车迷</I>在2008-12-19 22:48:09的发言:</B>

<>是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毁),以前郭康平曾发帖介绍过,我集有3种不同版式.</P>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12/200812192248268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

<>谢谢!</P>
<>可惜那个塔的帖子被删除,希望能恢复或重新贴出。</P>
6#
发表于 2008-12-20 10:04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陈进权</I>在2008-12-20 7:18:37的发言:</B>



<>
<>谢谢!</P>
<>可惜那个塔的帖子被删除,希望能恢复或重新贴出。</P>



哈哈! 我以前把它抄了下来:
<p>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与古罗马大斗兽场、古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并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p>
<p>
    据史料记载,它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所建,工程耗时近20年,耗资248.5万两银子,役使工匠近10万余众。宝塔共有8层9级,高约78米,是当时南京最高的建筑,由巨大的白瓷五色琉璃砖构件堆砌而成,每砖均刻有佛像等图案。据传,塔建成后,九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一寸左右,白天,此塔与日争辉;夜晚,则又烟火腾龙,煞是壮观。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1958年在附近出土了大批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琉璃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p>
<p>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目前国内唯一有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该塔绝妙的琉璃艺术,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极高的建筑艺术成就。同时,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建成,也反映了我国明代初期的经济实力以及劳动人民的超凡智慧。      
<p>
<p>
    经有关专家历时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南京市决定在原址、按原样、原风格重建大报恩寺塔,同期还将完成大报恩寺塔遗址公园。据悉,大报恩寺塔的重建将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高水平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p>
<p>
    明代的大报恩寺塔是古城南京的象征,重建是对古城历史文脉的延续。专家称,建成的大报恩寺塔将成为南京旅游的新亮点,向中外游人充分展示南京古都的建筑艺术、宗教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综合魅力。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0 10:05:53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8-12-20 10:05 | 只看该作者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与古罗马大斗兽场、古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并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据史料记载,它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所建,工程耗时近20年,耗资248.5万两银子,役使工匠近10万余众。宝塔共有8层9级,高约78米,是当时南京最高的建筑,由巨大的白瓷五色琉璃砖构件堆砌而成,每砖均刻有佛像等图案。据传,塔建成后,九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一寸左右,白天,此塔与日争辉;夜晚,则又烟火腾龙,煞是壮观。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1958年在附近出土了大批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琉璃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目前国内唯一有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该塔绝妙的琉璃艺术,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极高的建筑艺术成就。同时,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建成,也反映了我国明代初期的经济实力以及劳动人民的超凡智慧。     
  经有关专家历时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南京市决定在原址、按原样、原风格重建大报恩寺塔,同期还将完成大报恩寺塔遗址公园。据悉,大报恩寺塔的重建将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高水平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明代的大报恩寺塔是古城南京的象征,重建是对古城历史文脉的延续。专家称,建成的大报恩寺塔将成为南京旅游的新亮点,向中外游人充分展示南京古都的建筑艺术、宗教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综合魅力。 </P>
<>我收藏的两个版本:</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0 10:12:18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8-12-20 17:3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把以前那个专题塔帖子恢复。
9#
发表于 2008-12-20 19:32 | 只看该作者
<>1、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毁于1856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最终使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全部烧毁。明信片的出版年代远在塔消失后40多年,不大可能吧。</P>
<>2、根据查看的资料和绘图,塔身座落在高出地面三米多高的石台上,从地面进入塔门,要跨上十二级台阶,既然塔身存在而台基更应存在。明信片图上看不见。</P>
<>3、网上看到一幅该塔的绘图,塔的第一层有附阶,即有宽大的回廊,毁坏后应有较明显的遗迹。而明信片图却一点看不出。</P>
<>4、其他细节无法看清,我认为不是南京大报恩寺塔,粗看风格好象是广东地区的塔,有待细查。</P>
<>5、不对之处,请师友指正。</P>

<>
</P>

5U6dl2UR.jpg (40.99 KB, 下载次数: 55)

这是哪里的塔?(有图)

这是哪里的塔?(有图)

W7zb1vjf.jpg (32.07 KB, 下载次数: 61)

这是哪里的塔?(有图)

这是哪里的塔?(有图)
10#
发表于 2008-12-20 23:4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memoryofchina.org/bbs ... ead=&amp;page=1</P>
<>这是我在另一个网上发的贴子,大家对这座塔的身份做了一些探讨!</P>
<>这座塔是否是大报恩寺塔,其实还是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考证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这是不是南京的塔,我当时判断其是南京塔,只是根据卖家的说明“CHINA NANJING PORCELAIN TOWER UNDIVIDED POSTCARD”进行考证的,而且塔的形制,层数都与报恩寺塔吻合。</P>
<>这座塔与现存几座琉璃塔外观相附,而且琉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贵重的装饰材料,是皇家专用的建筑材料,所以不可能再在琉璃塔外面加建木构建筑,网上的一些带木构件的绘图是否真是琉璃塔的图值得商榷。(可以的话把你看到的图贴上来研究一下!)</P>
<>至于你所说的成像时间,记忆网上的网友也有提到,这里引用一下:</P>
<>拍摄的时间在1842~1856年之间。</P>
<>《江宁条约》之后,英军沿外秦淮河来到大报恩寺,疯狂地剥取塔身的琉璃瓷砖,大量盗取塔内供奉的金佛。1842年9月30日,英国军舰满载着从大报恩寺塔上掠夺的文物扬长而去。</P>
<>
英军之后,琉璃塔毁于1856年"天京之变"~
图片中的白色宝塔,九层八面,正好与英军剥取琉璃之后的"琉璃塔"相吻合。</P>
<>远处隐约的山冈就是聚宝山(今雨花台)。 </P>
<>Ps:相机的发明史</P>
<P>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P>
<P>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P>
<P>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P>
<P>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所以该照片成像于1842~1856,是完全可能的!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0 23:50:03编辑过]
11#
发表于 2008-12-21 13:52 | 只看该作者
<>

</P>
1854年,美国驻华全权委员到达江宁(南京),其随员法斯等参观了大报恩寺琉璃塔。他们也许是最后一批见到该塔的外国人。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琉璃塔已是面目全非了:……到达这座桥,琉璃塔就清晰可见了……它矗立在城壕的外边,城墙的南边。它的四周是一块面积有几英亩大的方形空地。空地的外围建有高大的佛殿和僧房,但现在都被毁坏,倒在地上了。巨人似的偶像被打成无数的碎片。琉璃塔立在一块八十英尺见方,十二英尺高的坚实的石台上。方台的四周有石阶梯,梯阶是很大的平滑的砂石石板,上面有精美的雕刻。塔本身是八边形的。它的主体结构是由精美的红色的纹石建成的;而外层和各不相同的九层塔身的突起部分的顶面都敷以绿色的琉璃砖。每一层的各个角上挂着一个铃,各个边上挂着用鱼胶做的灯笼。从圆顶的中心开始,向上竖起一个30到40英尺高的塔尖,塔尖的四周围绕着许多大铁圈,最顶端之以一个直径约为14英尺的镀金的球。第一层的外表没有琉璃砖,但是,它完全是由大块的沙石构成的,每边都有一个巨大的浮雕佛像,其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出熟练的雕刻技巧。这座八角琉璃塔的进口是四个高约八英尺,宽约六英尺的拱门。塔壁约有六、七英尺厚。拱门的每一边立着三座很美丽的浮雕大佛像,佛像上都还精心雕刻了各种图案。朝塔上望去,也能看到类似的拱门,但没有刻上第一层那样的图案了。不久以前,一个螺旋形楼梯一直上伸到塔顶,给观赏者以一个爬上塔顶去欣赏世界上所能看到的最精彩、最美丽的风景之一的机会,可是现在它已躺在塔底变成了一堆垃圾。破坏并不至于此。庄严的雕刻佛像,从头到脚都被破坏了。前代人通过金冠、灵杖以及其他的装饰物赋予这些活生生的神以巨大的威力,而今,这些金冠,灵杖以及其他的装饰都被打得稀巴烂;这些佛像一度足以支配虔诚的菩萨崇拜者的迷信的力量,现在不但不存在,反而变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面对这个巨大而无比壮丽的建筑物的毁灭和破坏,人们不免感到悲哀,虽然这塔依旧还静立在原地,无声地谴责内战的罪恶。不久,大琉璃塔最终被彻底破坏。


(摘自网上史料)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1 14:27:00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8-12-22 1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进权 于 2009-2-19 08:36 编辑

<P>

</P>
<P>
广东英德文峰塔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筑形式独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正面之感。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圭形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以上逐层楼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了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二层以上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据知情者说,原塔身每层铺有楼板,并有梯可供攀登至最高层,因年代久远,楼梯现已全毁。
  据《英德县志》记载:“文峰塔在南岸,高九层,与鸣弦峰对峙。天启间(公元1621—1627年)邓允遂、李裕、吴应乾募建”。
  该塔距今已380余年,曾两次遭受雷击,北面一行狗牙式砖被击落,但塔身保存尚好。1981年首次修缮塔基,1992年、1994年又先后加固塔基、塔座、护坡和修建码头。1998年因飞来峡水库工程影响塔基护坡,加固了码头两旁护坡。现在,除塔身略微向东倾斜外,文峰塔雄姿依旧,见证着英德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P>
<P>(图片和资料均转载网上)</P>


1、外形相似,八面九层,圭形门(琉璃塔是拱门),塔刹很相似。
<p>
2、南山位于英德南端,屹立于北江河畔,与北江南岸的文峰塔隔江呼应。上图右面的南山与明信片图背景也相似,只是角度不同。
<p>
3、粗略比较,请师友进一步探讨。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2 16:35:11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8-12-22 16:3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lxd</I>在2008-12-22 16:32:11的发言:</B>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12/20081222160337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
<>两座塔的确比较像</P>
14#
发表于 2008-12-23 11:29 | 只看该作者
我查了一下,刘晓东的判断有一定道理,可能是广州的赤岗塔,(修复前的)可比较一下.
15#
发表于 2008-12-24 11:35 | 只看该作者
<>
(图片:广州赤岗塔。此图实物为广州罗海泉先生藏品)</P>
<>我同意此塔是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的说法。</P>
<>我与本月14日下午参观了在珠江新城汇豪社艺术画廊(广州珠江新城马场路519号汇豪大厦三楼)举办的、由广州日报社、广州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里面就有一幅跟争论图片一模一样的照片,为赖阿芳(Ah Fong)所摄。说明文字正式“赤岗塔”。</P>
<>由于展览不许照相,我只能凭笔头和印象记忆下来。但照片展还将在珠三角城市巡回展出,并最终在北京展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往。</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1:42:4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2 21:22 , Processed in 0.0667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