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3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2013-29《杂交水稻》特种邮票原地邮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1 1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3-10-11 10:54 编辑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10月25日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1套2枚,面值2.40元,邮票票图名称分别为制种、丰收,邮票规格30×40毫米,邮票将采用连印的形式,整张16枚共8套邮票。邮票设计者为李志宏由北京邮票厂胶版印刷。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国外,已有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5年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该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736号,原地邮局可选湖南省长沙县马坡岭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410125。
摘自:邮来邮网

20131010155503_86826.jpg (105.79 KB, 下载次数: 37)

20131010155503_86826.jpg

20131010155531_97643.jpg (112.07 KB, 下载次数: 42)

20131010155531_97643.jpg
2#
发表于 2013-10-11 11:24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一所具有较强研究实力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开发机构。朱德、王震、江泽民、李鹏、乔石、宋平、邹家华姜春云、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院视察指导工作。
     现设杂交水稻(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旱土作物、茶叶、蔬菜、园艺、土肥、植保、原子能农业应用、稀土农用、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农业科技信息、特种水产养殖等13个研究所(中心)。现有职工2800人,其中科技干部798人,高级科技人员260人,中级科技人员37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知名专家。
     建院30多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其中,三系杂交水稻研究雄居世界领先地位,获国家特等发明奖;“湘研”系列辣椒组合已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并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研究成功的“两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高梁及“两系”杂交油菜正在推向农业生产主战场。该院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先后实施了个十百千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湘米优化、库区移民科技致富、国家水稻高产示范、扶贫等五大工程。“九五”以来,平均每年为社会新增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该院已与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八十年代以来,受有关国际组织和外经贸部的委托,成功举办了12期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学员;累计接待境外来访人员1200多人次。受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委托,先后派出近30名专家到美国、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
3#
发表于 2013-10-11 11:45 | 只看该作者
安江镇是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安江沅水西岸的高庙遗址先后发掘了大量的出土文物,经考古
发现,7400多年前,神龙氏在高庙发明种植粳稻,安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7400年后,袁隆平院士在安江沅水东岸的安江农校潜心研究出杂交水稻,安江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高庙遗址和安江农校均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稻都安江是中国农业文明史上文化底蕴、文明底蕴最为深厚的小城镇之一。
4#
发表于 2013-10-11 11:4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农校(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校区)。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滨、有神秘的”物种变异的天堂”之称的洪江市安江盆地。这里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这里园前广场宽袤,稻田成片,园后沅水流经,交通舟 ,环境幽雅清净;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我沃;这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毫米,无霜期298天左右,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物种变异十分活跃,是办

安江农校
学、育人、农业科研之佳地,也是物种变异的天堂,“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源地”。 安江农校校园解放前是闻名湘西的古刹胜觉寺。1940年9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从武冈县竹篙塘迁来安江镇郊胜觉寺。1941年11月,国立十一中学职业部改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11月改为湖南省农林技术学校“,1952年11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这里不仅是全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1964年,安江农校遗传学青年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开始在安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着手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开了安江农校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67年,湖南省科委正式把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1970年,袁隆平老师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首先发现“野败”材料,为杂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之后,在袁隆平老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通[1]过全国大协作,于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杂交水稻在湖南省安江农校研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举世瞩目,袁隆平院士当之无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从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世界!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安江农校)见证了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掀起世界“绿色革命”的辉煌历史。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一方面把世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历史全过程,以实地实物及相关文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为丰富世界科技史的文物保护内容提供绝无仅有的素材。
1、“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正式确定命名。
2008年4月份经袁隆平院士慎重考虑后亲自选定,将安江农校确定命名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 2008年10月10日,袁老师亲笔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题写了园名。
2、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的召开。
2008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在长沙召开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的“安江农校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袁隆平院士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参会的领导及专家认为:“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是袁隆平精神与学术思想形成发展的见证,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源。为了避免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湮没于历史长河,对农校严加保护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这反映出省市专家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文物保护项目的战略认识深度和国际视野的广度。
3、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利用。
湖南省文物局领导和怀化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非常重视,多次到现场视察和办公。特别是市委李亿龙书记、政府汪辉副市长在现场办公时,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把保护管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工作做好,并批示每年落实一定的保护经费。
4、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并积极开展保护管理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管理工作。早在1998年专门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机构,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明确了管理责任。
2004年,经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请并申报材料,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就被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在保护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努力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科研供水设施改造以及袁隆平科研楼、袁隆平旧居、安江农校原教学办公楼、木板房等修缮美化以及除险加固处理。
2005年,为了加快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建设和保护工作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正式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请袁隆平老师担任总顾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业厅、农科院以及怀化市主要领导担任顾问,怀化职院主要领导陈兴中等同志任组长,全力抓纪念园建设管理工作。学院明确专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处,增加人员,共14名专职管理人员在辛勤保护和管理着这片功勋土地。
现在安江农校每年还承担着2000多名农民科技骨干的培训任务,有200余名农学专业高职学生在此学习和专业实习。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继续承担有袁隆平老师和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科研任务,18名科研人员继续在这里默默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每次袁隆平老师来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视察和指导工作时都对学校多年来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给予很高评价,现已形成创建、保护与利用并行的特色。
2008年9月,学院会同怀化市文物局制订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方案”,委托市文物处完成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及“四有档案”工作。学院会同文物部门现已报请国家文物局中国遗产研究院专家启动编制“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规划”。
2008年10月,在长沙召开“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项目建设协调会”,会议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单位,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组织力量作好纪念园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2009年2月学院向政府书面报告,请求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特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安江农校现场考察,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工作高度评价,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国保的申报和审批工作。
2009年9月10日湖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正式宣布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安江农校纪念园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安江农校纪念园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县)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旧址(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文革前毁)1941年1月由省接办,更名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2月,湖南农业厅接管,定名为湖南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安江农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不仅培养了近万名农科专业莘莘学子,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领先成果。袁隆平曾先后获得第一个国家特顶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国内殊荣。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从此走向世界,对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荒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同行把杂交水稻研究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把安江农校称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纪念园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如袁隆平旧居,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杂交水稻温室、图书馆、鱼塘、试验田、游泳池。院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各种树木随处可见,有珍稀植物园之称。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集科研、教学、文物展示,人文景观,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建筑规模大,时代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这里见证了袁隆平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是袁隆平重要学术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历史发展的物证。他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及保护利用价值。 付昭槐
5#
发表于 2013-10-11 12:42 | 只看该作者
1# flzhangxin
憧憬着能做青花瓷碗,不料设计者为避嫌将“双喜”改成了“丰”字,愿望落空。

41.jpg (146.39 KB, 下载次数: 13)

清道光青花瓷碗

清道光青花瓷碗
6#
发表于 2013-10-11 18:51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碗可以做,因为它邮票设计参考的原本。
7#
发表于 2013-10-11 19: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3-10-11 19: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碗原名“清道光青花缠枝双喜碗”,如今“双喜”不存,就不能做了。
9#
发表于 2013-10-11 19:18 | 只看该作者
8# 程锋
除非用邮票将“双喜”贴没。
10#
发表于 2013-10-11 20:48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做,不是同一件东西了,做大米饭吧,生米煮成熟饭,呵呵
11#
发表于 2013-10-12 00: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谈杂交水稻原地制片袁隆平地为佳不错,但还有在杂交水稻培育与其齐名的江西萍乡的颜龙安院士地;任何一种杂交水稻成功大面积推广离不开海南岛南繁育种基地育种试验和品种选育更新换代。这二处也是杂交水稻制片佳原地。详细资料感兴趣邮友可百度。
12#
发表于 2013-10-12 10: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3-10-12 10:17 | 只看该作者
一图中有没有叫“野败”的野生稻花?哪个是了?海南三亚也是“野败”的发现地。
14#
发表于 2013-10-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俨陈 于 2013-10-12 10:52 编辑
第一枚为“制种”,杂交水稻制种和种植不是一回事,海南的制种基地是一个重要的戳地。
hwf 发表于 2013-10-12 10:04

是的."丰收"那枚,南方(北方水稻品种是否为杂交水稻我不知)杂交水稻主产区的邮政分局(所)日戳都可盖制.
15#
发表于 2013-10-12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俨陈 于 2013-10-12 10:54 编辑
一图中有没有叫“野败”的野生稻花?哪个是了?海南三亚也是“野败”的发现地。
自由人 发表于 2013-10-12 10:17

12楼胡友已说了:"杂交水稻制种和种植不是一回事".
谈杂交水稻培育起源不亚于懂古玩的学识
讲“野败”更要先知谁是颜龙安;说野稻,稻作文化不能不提江西的万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2 10:33 , Processed in 0.0566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