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3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济制片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2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anjian 于 2009-8-19 19:13 编辑

8月13日下午,我和西安邮友大胡子老李一起乘坐西安到运城的大巴前往永济办戳,一路顺利,下午7时左右,大巴车来到秦晋交界的风陵渡,看到绚丽的落日余晖映照着黄河,黄河似一条玉带向东流去,有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一般的画境。中巴车在风陵渡小憩后,沿顺风高速公路向北直抵永济,到达永济后,立即到永济邮局取票制片,邮票公司经理已专门安排好邮友制片的地方。赶到后,只见不大的房间内容纳了十余个办戳的邮友。寒暄过后,立即找地方撕票贴片,大家边干活边聊天,气氛十分热烈,等贴完票看表已是深夜十二时,这才想起还没有吃晚饭。我和大胡子老李、董经理来到附近的夜市,夜市也快要打烊了,连忙要了本地小吃猫耳朵,狼吞虎咽的吃完了,立即赶回去继续销戳。因为销戳的片实在太多,就请销戳高手——侯马的崔磊帮忙,崔磊帮忙销完戳后,立即赶凌晨1点的大巴回侯马了。看到桌上、沙发上到处都是制好的极限片,好友老杨专门腾了一个房间,将片全部全部转移过去,忙完已是凌晨3时,大家毫无倦意,就一起闲聊到5时。
    8月14日早上6时,邮票公司董经理来接我们,他们也是一夜未眠。我们驱车来到距永济市二十多公里的蒲州古城,沿路经过普救寺和黄河铁牛馆,没有停留,就直达鹳雀园。鹳雀楼因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它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通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毛泽东主席生前六次手写《登鹳雀楼》全诗,江泽民同志任时三次为之题写匾额,都是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上缺失了八百年.进入鹳雀园,我们穿过鹊影桥、唐韵广场,来到鹳雀楼前,鹳雀楼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况高73.9米,座南朝北,本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因为来的太早,鹳雀楼还未开放,我们帮董经理布置好摊位,又帮邮友购买了一些邮品,就在湖畔的树荫下乘凉。
  9时,邮票首发仪式开始,鼓乐喧天,礼花齐鸣,永济市长冯方汇主持首发式,永济市委书记武宏文致欢迎词,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韩儒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冯新生为《鹳雀楼与金门》邮票揭牌。
   10时许,首发式文艺演出开始,我没有看演出,登上我仰慕已久的鹳雀楼。鹳雀楼是一座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构筑的仿唐高层楼阁。它是以高台为基,构造练达,钩栏缠身,出檐深远,屋盖和缓的三层四檐高台式层楼。进入楼内,则分六层,我们乘电梯直达顶层,绕楼台极目千里,感受王之涣诗的意境。然后逐层往下参观,了解鹳雀楼的历史沿革和地位,参观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展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黄土高坡文化独具的震撼力。仔细想来,王之涣当初写《登鹳雀楼》诗时,可能并没想到能产生这么久远的影响。我猜想他那时去登楼,可能去得稍晚了些,太阳已经要下山了,他知道只有登高才可以一览黄河风光。为了抓紧时间,看得更远些,急着一层层往上爬。写诗只是为写出当时的真实心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太阳落山之前能看到“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如此而已吧!谁曾想到,艺术就是这样神奇地大于思想,一不小心,不但写出了“尺幅千里之势”,而且还写出了“哲理蕴斯楼”,竟然提示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王之涣的确是伟大的诗人,但他可能不是哲学家,他的诗纯粹是因为真情实感的描写,才产生了这种艺术效果,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国外也是有影响深远的。
    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除鹳雀楼在北方黄河边外,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都在南方,也是因诗文而名才屡毁屡建,在人们心目中就永远没有倒塌过。自我国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滕王阁相继重建。相比之下,鹳雀楼毁塌时间最长,从元初到今已数百年,但人们要重建的愿望却一直没有放弃。现在重建的鹳雀楼,由于是北方仅有的一座文化名楼,在设计施工中,有黄鹤楼、滕王阁重建经验可借鉴,因此现在的鹳雀楼,不但是各大名楼中最高,也更是精美壮观,成为了黄河流域的唯一标志性建筑了。
   亲自登临过重建的鹳雀楼之后,的确让我颇为感慨,王之涣的诗,其实就是传达了一种文化情韵,在我们的心目中挥之不去从而具有了永恒的魅力,至于它所呈现的具体物象景观,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存在。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前瞻中条,下瞰大河”。那么王之涣的诗中的“白日依山尽”,这山是什么山?在关于这首诗的许多注释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我以为这山就是中条山了。这次我问讲解员,她却说是陕西的华山。原来中条山在近处,却在东南,而华山虽则远在西边,天气好时可以看到。“白日依山尽”,太阳自然是应当从西边落下去的。新建鹳雀楼的楼院平台是东西对称的,东为“朝阳”,西为“西华”,我想这该是指华山了。对这一点,我想许多人可能是并不了解的,不过出于对诗的美好感悟,记住名诗名楼相映同辉就足够了。
鹳雀楼

首发式


我的战果





风陵渡晚霞

RIMG0320.jpg (139.85 KB, 下载次数: 26)

RIMG0320.jpg
2#
发表于 2009-8-16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有劲!
3#
发表于 2009-8-16 21:1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美景,制得了佳片,满足了邮友的心意,哈哈!只是累坏了李健,呵呵!
4#
发表于 2009-8-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14日早上才从太原出发,赶到现场已经11点多了。说起来,我们离永济可比你们远多了,你们才贰佰来公里,从太原走将近五百公里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1:39 | 只看该作者
十一点多我们已经离开鹳雀楼,到附近的农家乐去吃饭了。
6#
发表于 2009-8-16 22:19 | 只看该作者
健健辛苦了
7#
发表于 2009-8-16 22: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在黄河河道里的农家乐吃的,不过是我们一点多才去
8#
发表于 2009-8-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能有片,能有票,还可以在各固定的地方慢慢该戳
好啊!
9#
发表于 2009-8-17 07:25 | 只看该作者
李健,你上电视新闻了,羡慕。可惜我看不到永济电视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8:29 | 只看该作者
刚从鹳雀楼下来,满头都是汗,就被电视台的主持人拦住了,没办法就说了几句,见笑了。
11#
发表于 2009-8-17 09:3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相当不错!
12#
发表于 2009-8-17 10:08 | 只看该作者
都云制片苦,谁解其中味!
13#
发表于 2009-8-17 10:11 | 只看该作者
制片是苦,但苦中有乐!乐在会了邮友,乐在制作了佳片,也乐在常有意外的惊喜~~
14#
发表于 2009-8-17 10:17 | 只看该作者
曹会所言极是!健健没照片吗?贴出来让大家感受下你的苦乐环境!
15#
发表于 2009-8-17 10:30 | 只看该作者
曹会所言极是!健健没照片吗?贴出来让大家感受下你的苦乐环境!
康强胜 发表于 2009-8-17 10:17


是啊!
期待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4 08:05 , Processed in 0.061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