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5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支硎古刹与《神骏图》主人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5 2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09-3-25 22:02 编辑

赏片寻踪

         支硎古刹与《神骏图》主人公
                    时永良
     2006年初,为编纂《苏州百年明信片图录》,四处寻觅有关资料。一天,一位藏友告诉有一张《支硎古刹》明信片图,我立即跑去观看。该片竖式,黑白印刷,纸张略有泛黄,邮戳显示实寄于1916年,表明此片出版发行于清代末期。我一阵狂喜,如获至宝,当即决定将其编入图录。学无止境,收藏亦然,我书出版一年后的2007年10月,在苏州一位收藏家处看到了一枚横式《支硎古刹》明信片,片上人物、景观更为丰富。从格式、纸张、色彩看,两片完全一样,证明是在同一时期拍摄、出版,就观赏而言,横式片更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
    史料记载,支硎古刹的创始人就是东晋高僧支遁,即支道林。曾在苏州做过刺史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题报恩寺》中写道:“云外支硎寺,声名敌虎丘。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诗的注解说:“报恩寺在城西支硎山南峰。支硎山,又名观音山,因东晋高僧支遁曾隐此,又因山多平石,平石为硎,故名支硎山。有石室、寒泉、马迹石、放鹤亭及白马涧等古迹,皆因支遁而得名。”
    我对支硎古刹有如此大的兴趣,源于美好的童年回忆和浓郁的乡思乡情。支硎古刹所在的观音山前,原有“御道”(乾隆下江南时修建)顺山蜿蜒而下,优美的农舍傍道而建,称“观音街”,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村庄命名为支英大队(吴方言英、硎同音)。这里是我的外婆家,是我无数次到过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农历三月十一“游观音”,是日,绵延数里的观音街,全是小吃、水果、玩具、香火等等的摊位,游人摩肩接踵,吃着玩着,直奔山上的观音庙(即支硎古刹)而去。寺庙内外,烧香的、算命的、做小买卖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游观音的高潮是看转亭,这观音庙后殿内有一亭子,亭子上是一层层造型生动、色彩绚丽的佛像和佛教故事彩塑,一根巨柱贯通上下,下端伸出四根横木作为把手,由四个壮汉推动把手,整个亭子就快速旋转,佛像、彩塑就如腾云驾雾般地飞将起来,煞是好看……。据说,此转亭奇观全国佛寺中十分少见。
    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场不堪回首的“浩劫”中,支硎古刹连同美丽的转亭,统统被当作“四旧”遭到彻底摧毁,片瓦不存!就连庙址的山体,也因其石质优良,僻为采石场,经年爆破开采,原本优美的山体成为断崖,地面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宕坑。根据当时的气候,是没有人敢于在毁灭这座古庙时,用照相机拍下它的原貌的,至于此前有没有专门的影像资料,也不得而知。所以,眼前的这两枚明信片越发显得珍贵。
    我像遇见了阔别多年的知己一样,仔细端详着离我内心世界最近的这两枚明信片,熟悉的山、熟识的山道、久违的庙宇建筑,一切是那样的亲切,就连寺前的池塘,也是一样的清澈宜人。不同的是,我印象中的树木、竹林,比眼前明信片上的要高大、茂密得多。呵,我在六十年代初见到的古刹已经比明信片上的古刹晚了半个多世纪,树木、竹林之类应该是长得密密匝匝,遮天蔽日的了。
    2006年12月3日,国家邮政局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历史名画《神骏图》搬上了邮票,真让人喜出望外,我立即托沈阳邮友帮忙,用辽宁省博物馆赠送贵宾的神骏图门券明信片,制成了全套两枚《神骏图》邮票极限明信片。片图画面上环境古茂静寂,山石平坦而宽阔,一匹刚在山涧洗漱一净的白马,健硕飞步而至;主人公支遁,一手拄榻撑住前倾的身子,一手置马杆于屈起的膝上,热切地注视着飞奔而来的骏马,其爱马、识马的生活情趣及返璞归真的超然状态呼之欲出。
    遥想1600多年前,学问高深,性情率真的支遁和尚,选中这环境清幽,山石平坦之地,筑庙修屋,安身养心,在此俑经吟诗,饲马怡情。他出此山赴绍兴兰亭盛会,游神州访各路名士高朋,王羲之、谢安等名流也前来回访、偕游,当时的支硎山成为人杰荟萃之地。晋唐以来,支硎古刹香火鼎盛,经久不衰,以致于其声名与号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径相匹敌。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驾临支硎古刹,写御诗提到过它,并在古刹南面的寒山岭上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榻行宫。这些都说明,支遁和尚其人其事,支硎古刹的典型环境,有足够的资格被搬上《神骏图》这样的历史名画。我童年时在古刹后见到广达数十米见方的平坦山石,以及穿过寒山岭就可到达的白马涧,不都是《神骏图》中描绘的素材吗?这表明,现在的苏州高新区枫桥镇支英村,就是《神骏图》古画及其邮票的故事发生地!
    然而,面对眼前乱石遍地一片狼藉的场景,现在的人们拿什么来纪念与王、谢齐名的支遁和尚呢?还有哪怕一点点勇气带人去辨认《神骏图》描绘的地方吗?没有,有的只是为如此珍贵遗产被毁而隐隐作痛的心!

File0095_resize.jpg (64.32 KB, 下载次数: 208)

File0095_resize.jpg

File0097_resize.jpg (61.63 KB, 下载次数: 198)

File0097_resize.jpg

File0193_resize.jpg (78.13 KB, 下载次数: 196)

File0193_resize.jpg

File0339_resize_resize.jpg (86.64 KB, 下载次数: 185)

File0339_resize_resize.jpg
2#
发表于 2009-3-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文化挖掘,好文章.
3#
发表于 2009-3-25 22:24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3-26 08: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文化挖掘,好文章.
树 发表于 2009-3-25 22:08
5#
发表于 2009-3-26 09:52 | 只看该作者
神骏图
 五代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纵27.5厘米 横122厘米
  此画的前隔水有金书“韩干神骏图”五字题签。经比较研究,初步认为是五代摹唐人之作。是工笔画晋人支盾爱马的故事。此图人马用笔极为精练,施重彩而不愿其浓艳,画人马形神统一,树石钩而不皴,水纹浪花尤见功夫,总而言之,此画技法出自唐人,纤巧处露五代画师之风格。
  "神骏图"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宝级珍品,是唐代画家韩干所作,形态生动,构图严谨,"神骏图"描绘的是东晋尚清谈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据文献记载,和尚支遁隐居,好养鹰而不放,好养马而有不乘,有人讥笑他,支遁说:"贫僧爱其神骏."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09-6-4 20:20 编辑

重上支硎山:
继今年四月重上支硎山之后,今天上午,我与苏州邮友孙晓苏,在支硎文化爱好者郑女士的引导下,带着用清代明信片复制的“支硎古刹”镜框,再次来到支硎寺,向寺中的佛僧赠送了支硎古刹照片、神骏图邮票,重访了这座千年古刹。拍下了一些文物、石刻的照片,供邮友了解《神骏图》故事发生地——支硎山的沧桑变迁及周围环境。

DSCF4330_resize.JPG (61.47 KB, 下载次数: 187)

DSCF4330_resize.JPG

DSCF4335_resize.jpg (64.37 KB, 下载次数: 188)

DSCF4335_resize.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9:56 | 只看该作者
1、2、重建的支硎寺中陈列了从废墟中找到的两尊石刻观音像。
3、观音大殿中的观音像,塑造极为精细、生动。
4、复制的转幢。

DSCF4327_resize.jpg (48.99 KB, 下载次数: 170)

DSCF4327_resize.jpg

DSCF4328_resize.jpg (57.49 KB, 下载次数: 181)

DSCF4328_resize.jpg

DSCF4331_resize.jpg (78.54 KB, 下载次数: 182)

DSCF4331_resize.jpg

DSCF4332_resize.jpg (58.02 KB, 下载次数: 182)

DSCF4332_resize.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0:02 | 只看该作者
1、山下重建的支硎寺外景。
2、上山仅存宽四五米的蹬道。
3、炸毁的支硎山南侧。
4、炸毁的支硎山北侧:明信片上的支硎古刹原址。

DSCF4346_resize.JPG (51.38 KB, 下载次数: 186)

DSCF4346_resize.JPG

DSCF4345_resize.JPG (74.82 KB, 下载次数: 176)

DSCF4345_resize.JPG

DSCF4333_resize.JPG (51.59 KB, 下载次数: 185)

DSCF4333_resize.JPG

DSCF4334_resize.JPG (77.5 KB, 下载次数: 181)

DSCF4334_resize.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0:06 | 只看该作者
1、山上于1997年重建的中峰寺大殿。
2、3、中峰寺陈列的石刻。
4、中峰寺正在重新修复的石碑。

DSCF4336_resize.JPG (83.18 KB, 下载次数: 183)

DSCF4336_resize.JPG

DSCF4337_resize.jpg (36.24 KB, 下载次数: 173)

DSCF4337_resize.jpg

DSCF4338_resize.jpg (32.5 KB, 下载次数: 189)

DSCF4338_resize.jpg

DSCF4339_resize.jpg (61.42 KB, 下载次数: 187)

DSCF4339_resize.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09-6-4 22:00 编辑

1、深山藏古寺。
2、中峰寺左侧不远处有清末民初文化大家李根源的“南来堂”石刻。
3、我们在满是荆棘、密不透风的山路上爬行了15分钟,登上了支硎山顶。从山顶看白马涧龙池风景区。
4、在山顶看到了对面的花山,当年支遁和尚曾来往于花山、支硎山之间。

DSCF4341_resize.JPG (74.75 KB, 下载次数: 206)

DSCF4341_resize.JPG

DSCF4340_resize.jpg (87.76 KB, 下载次数: 185)

DSCF4340_resize.jpg

DSCF4342_resize.JPG (46.52 KB, 下载次数: 196)

DSCF4342_resize.JPG

DSCF4343_resize.JPG (34.06 KB, 下载次数: 172)

DSCF4343_resize.JPG
11#
发表于 2009-6-4 21: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帖,顶了!
12#
发表于 2009-6-4 22:1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顶!!
13#
发表于 2009-6-5 10:11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好文笔!十分精彩!
14#
发表于 2009-6-5 10:1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不错!
15#
发表于 2009-6-5 11:57 | 只看该作者
我当天有去故事发生地原地跑戳,做了精确原地封
原地枫桥邮政支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4 22:34 , Processed in 0.0630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