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创办之初,主要刊登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以及用文言翻译的西洋小说和剧本。其中,趣味庸俗、供人游戏消遣的言情小说和即兴小说占很大篇幅,为鸳鸯蝴蝶派控制的主要刊物之一。 1916年夏,茅盾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带着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经理孙壮(伯恒)的一封介绍信初次来到黄浦江畔,前往位于河南路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请见总经理张元济,并在张元济的安排下,担任书馆编译所函授学社的英文阅卷员一职。 对于茅盾来说,这份每天只需改四五本卷子的工作很轻松,所以工作之余,茅盾有大量的时间读书。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茅盾回到宿舍,见同宿舍的谢冠生有一本新出的《辞源》,便向谢冠生借来阅读。忽然,茅盾发现这部作为商务印书馆重点推出的书,竟然有不少错误,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茅盾顾不得已是深夜,提笔便开始写信,在信中,他阐述了自己对《辞源》一书的看法:就条目引文出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引书只注书名,不注篇名,学习起来不方便等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二天上午,茅盾便将信交给张元济。 张元济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个年轻人在英文部用非其才,经与编译所所长高梦旦商量,把他调到国文部。此后,他协助孙毓修编辑“童话”丛书、“四部丛刊”,逐渐在新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思潮日益传播的形势下,新文学蓬勃发展,商务印书馆不得不顺应潮流作局部改良。从1920年1月第11卷开始进行部分改革,吸收茅盾主持新增设的“小说新潮”栏的编辑工作,开始登载白话小说、新诗、译文和论文,刊物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同年11月,由茅盾接编,茅盾即对刊物进行彻底改革。此时文学研究会正在酝酿成立,茅盾为发起人之一,与北京的郑振铎、王统照等人联系,邀请文学研究会同人供稿。 1921年 1月10日由茅盾主编、经过全面革新的第12卷第1号以崭新面貌出版,使之创造了中国文学新气象,成为倡导 “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叶圣陶曾感叹:“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 从此,茅盾擎起中国新文学的大旗,利用这一阵地宣传新文学、抨击旧文学,成为文坛的一名健将。 两年后,茅盾辞去主编职务,由郑振铎接任主编。他继承茅盾的改革精神,使刊物沿着前两卷的方针前进,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5-26 12:22 , Processed in 0.054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