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月京华会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1 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12月9日上午,京华会活动.</P>
<>  会内邮友刘兴旺、刘江海首次参加活动。</P>
<>  1.李宏会长介绍“第一届欧洲极限集邮挑战赛”情况。</P>
<>  此次挑战赛于11月16-18日在距巴黎500公里的小城“玛口(音译)”举行,共有10个欧洲国家参加,我国的两部邮集(李宏的“拉丁美洲...”和李近朱的“西方音乐500年”)参加了非竞赛展览。展览规模164框,另有37框非竞赛类展品。最后西班牙取得了总分第一名。</P>
<>  国际极限片竞赛结果揭晓,西班牙取得第一名,我国的“金杯”未得奖,从评选过程和结果看,欧洲极限集邮者对同图邮戳似乎更感兴趣。</P>
<>  比赛(展览)期间,李宏会长就国内极限集邮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与欧洲同行进行了交流,欧洲极限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流行的用同一枚票制作多枚极限片并组成邮集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P>
<>  2.王海邮友就2008年新邮制作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对“奥运会”和“颐和园”两大北京题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展示了大量可制片源。</P>
<>  大家普遍对明年的首日票源表示担忧!</P>
<>  3.客文达先生总结了“北京首届封片集邮展览”的情况,对部分邮集进行了点评。</P>
<>  活动期间,大家对每月一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了总结,准备进行调整和改革,相信以后的活动内容回更充实,形式更新颖,会更有吸引力,参加者收获会更大!</P>
<P>  欢迎到京的极限邮友参加我们的活动!</P>
<P>  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得胜文化交流中心地下会议厅见!</P>
[此贴子已经被李宏于2007-12-11 12:01:15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7-12-11 10:57 | 只看该作者
<>“欧洲极限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流行的用同一枚票制作多枚极限片并组成邮集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P><>这是一句警世之言,太及时啦!</P>[em07][em07][em07]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1:04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jiukou</I>在2007-12-11 10:57:49的发言:</B>

<>“欧洲极限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流行的用同一枚票制作多枚极限片并组成邮集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P>
<>这是一句警世之言,太及时啦!</P>[em07][em07][em07]


  李宏会长会有专论的,先下一点毛毛雨!
4#
发表于 2007-12-11 11:07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欧洲同行的看法非常有道理,而且我一直觉得极限集邮的最大乐趣就是在众多的明信片中寻找最佳版本明信片制作极限片,而不是制作那些略有不同的“派生品”。</P>
5#
发表于 2007-12-11 11:09 | 只看该作者
“派生品”可以不可以玩?当然可以,但不能做为极限集邮的主流,它也不是研究性展品的主流!
6#
发表于 2007-12-11 12:07 | 只看该作者
派生品用多了,其实是影响邮集的制作水平的,一部好的邮集还是要用不同的东西说明问题的。
7#
发表于 2007-12-11 12:25 | 只看该作者
<>确切的说那个“欧洲极限专家”是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主席郎戈斯先生。</P><>当时在展场,我的问题是“在现在中国,邮友多用一枚或一套邮票的派生品极限片制作5框的极限展品,您是如何看的?”,他的答案是:那是不可思议的。又说规则中已写的很清楚,一框只能有一个贴片的派生品极限片。</P>
8#
发表于 2007-12-11 13:52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李宏</I>在2007-12-11 12:25:55的发言:</B>

<>当时在展场,我的问题是“在现在中国,邮友多用一枚或一套邮票的派生品极限片制作5框的极限展品,您是如何看的?”,他的答案是:那是不可思议的。又说规则中已写的很清楚,一框只能有一个贴片的派生品极限片。</P>

<>李宏大哥,规则里面的那个说法应该是对专题类的展品而言吧。那么在研究类里面,派生品也要受此限制吗?我觉得当今许多邮友是用派生品来做成了专题类的展品,所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吧。</P>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55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jiukou</I>在2007-12-11 11:09:35的发言:</B>
“派生品”可以不可以玩?当然可以,但不能做为极限集邮的主流,它也不是研究性展品的主流!

<>
<>      对头!</P>
<>   如果是自娱自乐和自我欣赏或参加基层邮展当然可以,但参加高级别的邮展(比赛)就不行了.</P>
<>   不瞒大家说,本人手头也正在制作一部这样的邮集,找一下自我感觉.</P>
10#
发表于 2007-12-11 13:56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jiukou</I>在2007-12-11 11:07:54的发言:</B>

<>我认为欧洲同行的看法非常有道理,而且我一直觉得极限集邮的最大乐趣就是在众多的明信片中寻找最佳版本明信片制作极限片,而不是制作那些略有不同的“派生品”。</P>

<>我觉得欧洲同行的看法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派生品的制作也是非常有乐趣的,对于动植物题材,很难说哪一个版本是最好的,各人的喜好不同,他所认为的最好就有可能不同。
<>我觉得还是不能一棒子把派生品制作邮集打死。</P>
11#
发表于 2007-12-11 17:35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rocky</I>在2007-12-11 13:52:04的发言:</B>
&gt;
<>李宏大哥,规则里面的那个说法应该是对专题类的展品而言吧。那么在研究类里面,派生品也要受此限制吗?我觉得当今许多邮友是用派生品来做成了专题类的展品,所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吧。</P>

<>
<>首先需要明确,用派生片极限片制作的展品决不等同于研究类展品。</P>
12#
发表于 2007-12-11 17:3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rocky</I>在2007-12-11 13:56:30的发言:</B>
&gt;
<>我觉得欧洲同行的看法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派生品的制作也是非常有乐趣的,对于动植物题材,很难说哪一个版本是最好的,各人的喜好不同,他所认为的最好就有可能不同。

<>我觉得还是不能一棒子把派生品制作邮集打死。</P>

<>
<>其次,极限片、乃至极限展品展示的重点是邮票图案和邮戳,明信片的版本不是重点,它是载体,仅此而已。</P>
13#
发表于 2007-12-11 17:4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郎戈斯主席回复理解是:在竞赛类展品中对“派生品”极限片使用的限制是适用于三种极限展品的编组形式的。不存在以“派生品”极限片为主体的“研究性”展品。 <>内地越来越多的邮友将用“派生品”极限片制作的展品等同为“研究性”展品。实际上在我看来,研究性极限展品的制作难度是最大的,远远大于国家或专题性的极限展品,因为研究性展品最终要表现作者的研究成果,那前一种“研究性”展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呢?用不同角度或着版本的明信片配同一枚邮票,表现的“不同的和谐”。那“不同的和谐”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吗?结果是否定的。 <>两次去欧洲,就只看到了一部研究性展品,是欧洲人笨吗?肯定不是。极限集邮在欧洲大陆从发端到现在也有八、九十年,这个编组形式写到规则里也有十多年了,为什么总能看到以国家、地区及专题形式的极限展品?至于上面说的那一部研究性展品,题目是“极限集邮对集邮的贡献”,主要表现的是通过制作的极限片来发现邮票设计中的错误。这类例子我国的邮票设计中也不鲜见,如:人物相片反置;设计者在真实物品上的艺术发挥、实际上是画蛇添足等。但这些邮票设计的错误只有通过将邮票制作成极限片才能完整的表现出来,用其他传统、专题等集邮形式是表现不出来的,这就是极限集邮的特性,也是研究的成果之一。以前曾看到曹会长关于极限片中的邮票和明信片取材于同一副照片的文章,这是研究性文章,制作成极限展品就是研究性极限展品。</P>
14#
发表于 2007-12-11 19:20 | 只看该作者
用派生品制作的邮集,是否算是我国的特色呢?
15#
发表于 2007-12-16 23:10 | 只看该作者
结合李宏先生的苏州报告就更有启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1 01:10 , Processed in 0.0678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