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波西米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虎年到!大拜年!(时永良大爷也上菜喽)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21:50 | 只看该作者
上菜喽!!!第一部分!!!


我们天津人的习惯是,除了傍晚的年夜饭,还要在午夜12点守岁的时候吃饺子,我们就是爱吃啊!


除了我们的年菜,还有去邻居家,一位老娘惹阿姨的家尝了娘惹菜,看她的架势,娘惹菜真是名不虚传啊,连炭火炉都支出来,只为了煮出的食物味道更好!

话不多说,上菜喽!!!

IMG_2252.jpg (184.29 KB, 下载次数: 31)

IMG_2252.jpg

IMG_2156.jpg (190.83 KB, 下载次数: 33)

IMG_2156.jpg

IMG_2165.jpg (192.7 KB, 下载次数: 29)

IMG_2165.jpg

IMG_2250.jpg (188.94 KB, 下载次数: 38)

IMG_2250.jpg
32#
发表于 2010-2-14 00:40 | 只看该作者
给各位拜个早年,祝虎年顺心如意!
33#
发表于 2010-2-14 00:47 | 只看该作者
给各位老师、朋友们拜年啦!祝大家虎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34#
发表于 2010-2-14 01:1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天津美女的美好祝福和美食佳肴!!!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1: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快点上菜啊!
36#
发表于 2010-2-14 22:27 | 只看该作者
虎年吉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9: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照片,上图。

IMG_8634.jpg (168.6 KB, 下载次数: 38)

IMG_8634.jpg
38#
发表于 2010-2-15 20:25 | 只看该作者
近日,看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才知道“娘惹”应该是一种职业名称吧!如同韩国的《大长今》。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22:51 | 只看该作者
近日,看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才知道“娘惹”应该是一种职业名称吧!如同韩国的《大长今》。
尧玉邮屋 发表于 2010-2-15 20:25



不是,娘惹不是职业,是种族的称呼,详情请参看我的一个专门介绍娘惹邮票的帖子。
40#
发表于 2010-2-16 10:41 | 只看该作者

RE: 虎年到!大拜年!(又上菜喽)

感谢天津美女的美好祝福和美食佳肴!!!
晓时 发表于 2010-2-14 01:18
41#
发表于 2010-2-16 13:47 | 只看该作者
美味佳肴,秀色可餐.
祝大家虎年吉祥!
42#
发表于 2010-2-16 22:4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娘惹不是职业,是种族的称呼,详情请参看我的一个专门介绍娘惹邮票的帖子。
波西米亚 发表于 2010-2-15 22:51

马来半岛华侨与当地女子通婚所生的子女被称为峇峇(BaBa),其中女子都叫“娘惹”(Njonja,Nyonya)。    马来半岛华侨与当地人通婚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明永乐时就有福建华侨阮、芮、朴、樊、郝等姓来到马六甲,定居并“娶番生子”,久之连姓氏也忘记,变成远、裔、飘、盆、哮等姓。《明史》也记载,马六甲男女发上均打髻,但有些肤色比较淡薄者,是华人的后裔。由此可知早在明朝就有华人与马来女通婚。
英国开辟槟榔屿和新加坡港后,华侨人数也因而增加,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卜烈尔氏《马六甲海峡英属地统计表》中所显示的数字,1850年新加坡华人有27988人,其中男25749人,女2239人,男女比率为十二比一。这就决定了很多华人必须娶当地女为妻。
在服装上,19世纪峇峇的服饰,男人喜欢长袍披身,穿布鞋,戴布帽,留辫子,完全是中国式的打扮,当然也有穿西装系领带,一身光鲜的洋人装扮。女子“娘惹”则穿马来服。马来亚“娘惹”的马来服与传统马来服又略有不同。传统的马来女上衣,前后对襟一样长,平常无装饰,颜色较深,多黑色、红色或其他深色。“娘惹”装前长后短,前多绣花纹,颜色多浅、淡、雅。下服则用马来裙(纱笼)装束,纱笼与中国古装相似。
在语言上,马来峇峇由于母亲不懂汉语,孩子与母亲一起学会了马来语,但峇峇所讲的马来话,与地道马来语不尽相同。其一,峇峇马来语夹杂许多闽南方言;其二,峇峇把许多马来语发音作了改变;其三峇峇用中国语法来讲马来语。这种峇峇马来语自成系统,称为峇峇语。
在婚姻上,峇峇虽然是华族男性移民与马来女的混合结晶,然而到了19与20世纪期间,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娘惹”却不嫁马来男士,而与男性峇峇成婚。有迹象显示,峇峇中的望族,也重视门第间的门当户对。这种望族间的联姻,不仅可以使彼此的姻亲关系更加紧密,也可以成为彼此间经济合作的纽带。另一方面,娘惹也乐于嫁给来自中国的“新客”,可保持纯粹的中国血统,也可以把新客入赘女家,成为有力的助手。
马来峇峇的特点是:在人种上是华人与马来人的混血儿,在语言上通行马来语,在信仰上主要信仰回教,在社会习俗上亲母方面多于父方,所以子女多重女而轻男。在衣着上穿马来装,在日常生活上,吃饭不用筷子,以右手代之。
华侨与马来女通婚所生子女,一般三代后为峇峇,即“三代成峇”(闽南语说法)。随着峇峇人数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峇峇社会。峇峇社会形成于18世纪,在19世纪英国统治时期得到发展。20世纪以来,峇峇群体逐渐并入华人社会中.

吃娘惹菜的地方其实不多,这家店拍过 小娘惹的电视剧,是最正宗的一家店,已经经营了30多年
老板是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华人,会讲中文,一直在和我们介绍娘惹的历史,非常热情
中文名叫 龙凤餐厅 英文名叫 Nyonya Baba Cuisine 直译是巴巴娘惹菜
店面很有中国味道,一个厅就4张桌子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11:47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个意思
44#
发表于 2010-2-19 22:24 | 只看该作者
年三十照例去太仓过年,拍了不少年夜饭的照片,结果没带相机的连线,无法及时上传,也就是没按时完成波西米亚小姐下达的任务,今天回到家赶紧补课啦,哈哈!
插入 描述 DSCF4717.JPG

DSCF4720.JPG (53.85 KB, 下载次数: 45)

DSCF4720.JPG

DSCF4710.JPG (59.22 KB, 下载次数: 49)

DSCF4710.JPG

DSCF4711.JPG (68.68 KB, 下载次数: 55)

DSCF4711.JPG

DSCF4713.JPG (57.91 KB, 下载次数: 51)

DSCF4713.JPG

DSCF4714.JPG (52.87 KB, 下载次数: 53)

DSCF4714.JPG

DSCF4722.JPG (67.66 KB, 下载次数: 44)

DSCF4722.JPG

DSCF4717.JPG (64.68 KB, 下载次数: 48)

DSCF4717.JPG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7:00 | 只看该作者
哇,自助餐,好时髦的年夜饭啊!!!

谢谢时大爷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19 07:39 , Processed in 0.0575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