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风那个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6 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风那个吹……
——中国2011无锡亚展“极限”感悟之五
芷兰

居安思危。
虽然我国集邮者热爱极限集邮,不离不弃,坚信坚守,但国际极限集邮“时局”并非莺歌燕舞,天下太平,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集邮联,难免不得不对极限集邮忧心忡忡。集邮者不会忘记国际集邮联主席郑炳贤在2011无锡亚洲邮展后有关极限集邮的谈话:
“——邮集参展没有捷径,所有参展者都应本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评审。我们不能指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奖赏。
——“极限”是邮展类别中的冷门,其发展时间相对很短,但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其有限的早期素材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了“造假泛滥”的局面。很多集邮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假货。因此它的发展前景堪忧。根据邮展评审规则,“知识”一项35分,“珍罕”一项20分,这55分,如果使用了假货,多数分就拿不到了。这样即使拿了“处理”30分和“外观”5分的多数分,得分仍然很低。以往邮展中“极限”展品虽然很多得镀金奖和大镀金奖,但随着此类参展邮集增多,评审也会越来越严格。
—一部邮集展品的参展与获奖,参展者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你是想让评审员欢喜一时,还是想让自己高兴一时?邮集本身的实力是最好的砝码。不要去追求一时的高分,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见宋晓文《国际集邮联主席郑炳贤谈加快世界集邮活动的步伐》)
作为现任国际集邮联主席,一言九鼎。这几句话看似平常轻松,可是对极限集邮的评审,却非常重要,不可小觑。对其言内及言外之意,试作解读:
一是极限集邮展品含“金”量小,不能获高奖(潜台词:注定奖级不高);
二是早期“极限”素材“造假泛滥”,展品将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评审(弦外之音:评审公正,勿庸置疑);
三是参展者“不要去追求一时的高分”(隐含:获奖期望值不要太高)。
应该理解和谢谢他的坦诚直言。尽管其对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绝大多数极限集邮爱好者编组邮集参加邮展,并非意欲走捷径,“换取最高的奖赏”,而是爱好、执着和价值取向。如同“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参展者只望获高奖,正常、应该、无可非议。虽然评审不无现行FIP规则的制约,或个人的偏见,但要正视现实,看到“极限”素材比之传统集邮素材不可避免的存在“先天不足”,含“金”量不对等,奖级必然差异较大。当然,参展者“应本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评审”,放平心态,客观、冷静地直面参展与获奖。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只能徒增烦恼而已。
极限集邮早期素材珍罕难求,利益趋动萌生假片,不足为奇。说成是“‘造假泛滥’的局面”未免危言耸听,与实事不符,何况“造假”非极限集邮专利,各类集邮皆有。极限集邮领域打击假片自不待言。假片危害甚大,如果参展者一旦失察误用,是为大忌。因此,集邮者要高度重视极限片的真伪鉴别,不断提高自己的邮识水准,练就识假的火眼金睛,尽力防范假片。不用可疑片,不存侥幸心理,严格选片,严于律己,从难从严接受评审,做好被“开框”的准备。
固然,参展与获奖“定位十分重要”,参展者对自己的展品,应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然而“邮集本身的实力是最好的砝码。”更为重要的是做足功课,加强展品的竞赛实力,打铁还要本身硬,只有做出优秀的展品,才能争取优异的成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关注金牌,还要留恋金牌背后的风景。
走笔至此,窗外秋雨淅沥,秋风阵阵,顿觉寒意。呵,大自然的冬天,为期不远。极限集邮的冬天,却悄然而至。仿佛《白毛女》的歌声:“北风那个吹……”隐约可闻 。

                                       (原载《极限集邮》2012.5)
2#
发表于 2013-2-22 14:53 | 只看该作者
居安思危  好文章  值得好好去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4 04:18 , Processed in 0.0508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