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石激起千重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6 2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石激起千重浪
——中国2011无锡亚展“极限”感悟之六

芷兰

2011无锡亚洲邮展过去一年了。人们不会忘记亚展中国集邮令人欣慰的总成绩,却也不会忘记中国“极限”令人心寒的分结果,邮集评审是是非非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一位韩国的集邮家对中国“极限”,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在这次的亚展上,还发生了以“鉴定评价”为由,把三部极限类邮集降了两个级别的疑惑事件。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邮集中使用了有疑问的素材,应该是下次要作者出具该素材的鉴定报告。如果有明确的证明,该素材是伪品的话,评分时奖项降低一个级别是正常的,这是国际上处理的惯例和常识。但这次无锡亚展的情况,却出现了超常的质疑和苛刻地审查,邮集中一旦被怀疑存在伪品,不容作者解释或提供鉴定证明,一律连降两级。这种霸道的作法,已经引起了很多集邮者的异议。”
    一石激起千重浪。此说在集邮网络、民间邮刊(见 《华夏专题集邮》2011年第3/4期)等媒体热传,引起不少集邮者共鸣,也受到国内5位FIP评审员通过官方邮刊(见《集邮博览》2012年第9期)集体反驳。其中一位说“这次亚洲邮展极限展品中有大量的素材被专家组认定是伪品,数量惊人,在这种情况下,评委会只将这些邮集降10分处理,并未取消参展资格。……这已经是对参展者最大的爱护了!”
批评与反批评,唇枪舌剑,孰是孰非,参展邮集俱在,公道自在人心,无须笔者赘言。在下仅对“批评”与“反批评”系之感慨。
集邮并非一片净土。竞赛性邮展和足球竞赛一样,常常会引来邮(球)迷们评头品足,议论纷纷。在民主、开放、包容的社会中,争鸣激辩,不足为怪,这本是一件平常之事。集邮者关注集邮天经地义,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能够关注在中国举办的国际邮展,关注中国的集邮事业,总是一件好事。由于这位外国人文化背景、社会(集邮)阅历、思考角度不同,所提批评,只要心存善意有利集邮发展,即使不一定十分正确,也应当表示欢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待无锡亚展的不同意见,包括这位外国人及中国集邮网民们的文章,我们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不要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当然,批评虽不能百分之百正确,但也不能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无端诋毁,这是批评的底线。当事者可以有所澄清,以正视听。却不可弃其中那怕是百分之一的正确意见于不顾,而拒绝批评。在此仅就三部极限集邮展品而言,所谓“这次亚洲邮展极限展品中有大量的素材被专家组认定是伪品,数量惊人,”试问:能向集邮大众公示或向选送单位或邮集作者“私”示,有那些伪品,有多少伪品吗?如果既非“大量”、也不“惊人”、与实事不符,则是夸大其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危言耸听,伤害了邮集作者的自尊,败坏了中国极限集邮的声誉,有损于全国集邮联选送邮集的权威。至于“在这种情况下,评委会只将这些邮集降10分处理,并未取消参展资格。……这已经是对参展者最大的爱护了!”经反复学习FIP规则,根本没有一条邮集中发现伪品素材就取消参展资格的规定。“未取消参展资格,这已经是对参展者最大的爱护了”,官腔作势吓人,霸气溢于言表,集邮者不会乞求恩赐。批评无论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正确,修正错误。是集邮参展者与评审员都应俱备的素质与修养。构建和谐集邮,是我们集邮追求的一致目标。

                                           (原载《极限集邮》2012.6)
2#
发表于 2013-2-6 21:29 | 只看该作者
假冒伪劣四处横行,极限网也管不了,为什么那么多假戳有市场?极限界是自毁长城,怪不得谁。
3#
发表于 2013-2-6 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俨陈 于 2013-2-6 22:58 编辑
假冒伪劣四处横行,极限网也管不了,为什么那么多假戳有市场?极限界是自毁长城,怪不得谁。
黄林 发表于 2013-2-6 21:29

极限界是自毁长城,怪不得谁。”
如现在,“蛇”字日戳极少,一些大师就自刻所谓的“临”戳制片换金子,生意甚兴隆滴
4#
发表于 2013-2-7 10:41 | 只看该作者
2# 黄林


顶,支持!
5#
发表于 2013-2-7 19: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极限片再怎么倒戳、造假戳绝大多数还是“第三期”,没有在重要性、珍罕性上加分。
6#
发表于 2013-2-7 19:35 | 只看该作者

“极限界是自毁长城,怪不得谁。”
如现在,“蛇”字日戳极少,一些大师就自刻所谓的“临”戳制片换金子,生意甚兴隆滴
石俨陈 发表于 2013-2-6 22:57

其实是邮政局不作为,如有些地方邮政也刻制了地名临戳,[大师们]就没人去刻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7 23:35 , Processed in 0.050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