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篆书(二)——琅琊刻石(上海)极限片(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6-30 16: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巅苍狼 于 2025-7-1 18:46 编辑

《琅琊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琅琊台刻石”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颂诗”)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书”)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

《琅琊刻石》的前半部分刻497字,前289字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后208字记录李斯、王绾等随从大臣的名字及议立碑刻的事迹; 后半部分刻79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

残石高132.2厘米,宽65.8-71.3厘米,厚36.2厘米,存13行87字。书法上,其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浑融中见秀丽,结体的曲折部分(即弧形)比《泰山刻石》圆活,更表现出活泼的意趣;左右两部分的合体字,错落布置,形成对比,有的还造成险势,显得多姿多彩而又不失对称与均衡。




温馨提示:邮票主图的《琅琊刻石》铭文碑帖即馆藏于上海图书馆本馆(老馆)中的文物,本片即为该拓本原型。

此拓本为刘喜海旧藏,钤有“东武刘燕庭氏审定金石文字”印,经翁大年题识,得知为道光二年(1822)六舟和尚手拓,并钤有“六舟手拓”印,同时还有赵之谦的铃印(钤“之谦审定”印),为何瑗玉藏本,墨色醇厚,保存完好,该拓本对研究秦代篆书及碑刻传拓史意义重大,体现了篆书艺术的巅峰水平。

该拓本上有两则题跋。一则为翁大年所题,他指出秦石刻多为李斯所书,其篆法独特,堪称千古柔毫之祖。在《史记》中记载,始皇所刻的石颂秦德的共有七处,其他都已失传。峄山的刻石已模糊不清,唯有琅琊台与泰山的二十九字仍竝峙古今。道光壬午年,六舟前往拓印时,这些刻石尚完好如初。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私利,竟然聚工拓印这些珍贵的古迹,导致字迹被毁,令人痛心。此旧拓本相较于新拓本多出一个“德”字,且第七行的裂痕如同韭菜叶般细长,而新拓本则裂痕达寸余。真迹已毁,只能借助这些拓本来传承历史,其流传无疑愈发珍贵。燕庭先生对此珍藏甚深,实乃佳话。

另一则题跋为王鸿(子梅)所写。他指出此为秦二世诏书,原刻于琅琊台上。因年代久远,石裂字泯,几乎难以考证。道光辛卯年,王鸿曾到东武见到六舟的手拓本,拓工精细,墨色深厚。他感慨古人名迹犹存,流风余韵不绝如缕。相较于燕庭先生的珍藏情怀,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序号:4C

邮票:2025-10T《篆书(二)》(4-4)琅琊刻石 特种邮票

发行日期:2025.06.21

片源:天宝华《篆书》“秦 · 琅琊刻石拓本” 明信片(2025年)

邮戳:2025.06.21.15 上海 淮海中路1 日戳

选戳说明:邮票主图《秦 · 琅琊刻石》碑帖馆藏地(上海图书馆藏本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3 15:21 , Processed in 0.0528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