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昆曲《牡丹亭》及《长生殿》极限片的选戳和销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3 19: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昆曲极限片如何选戳,请各位发表高见。

牡丹亭3aa.jpg (61.43 KB, 下载次数: 70)

牡丹亭3aa.jpg

牡丹亭1aa.jpg (67.87 KB, 下载次数: 48)

牡丹亭1aa.jpg

牡丹亭2aa.jpg (64.2 KB, 下载次数: 41)

牡丹亭2aa.jpg

长生殿1aa.jpg (67.2 KB, 下载次数: 50)

长生殿1aa.jpg

长生殿2aa.jpg (67.47 KB, 下载次数: 53)

长生殿2aa.jpg
推荐
发表于 2010-5-28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10-5-28 10:19 编辑

苏州昆曲博物馆的原地局是察院场支局,邮编215005,这个比较固定、明确;苏州昆剧院的原地局就比较含糊了,它原本就属于西中市支局,公函封上的邮编至今仍是215003,但是,不久前(约一年前),215003的西中市支局退出古城区到城北一带营业,西中市成了一个邮政所,归属于白塔西路支局了,昆剧院的投递也就归了白塔西路支局,而白塔西路的邮编是215001。
综上,昆曲在苏州有了三个原地:察院场支局(昆曲博物馆原地)、白塔西路支局(昆剧院现在的投递局)、西中市(原来的投递局,现在的最近邮政所)。到底选哪个好?理由是什么?
其实,原地选择既要追根寻源,更要力求准确、科学。一个城市有了三个原地,还有准确性可言?戏曲、艺术这类事物与有确切、固定地点的名胜、建筑、遗址等不同,它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成熟的过程,很难确定一个固定的地点,把地点定死了,内涵大了,外延就小,反而不能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具体到昆曲,起源于昆山,发展成熟于苏州,盖昆山、苏州首发纪念戳就比较准确、科学,就涵盖了昆曲发生、发展、变化、成熟的地域。一定要认定某个原地邮政支局,一来争议较多,二来局限性太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5-23 20:43 | 只看该作者
昆曲极限片如何选戳,请各位发表高见。
flzhangxin 发表于 2010-5-23 19:15



第2枚票好像贴右下角更好
3#
发表于 2010-5-23 21:58 | 只看该作者
第2枚票好像贴右下角更好
余智东 发表于 2010-5-23 20:43


高见!
4#
发表于 2010-5-23 22:00 | 只看该作者
恕直言,昆曲邮票以网师园为背景是一大错误、败笔。昆曲不以戏曲博物馆(现称昆曲博物馆)为背景,实在是浪费了一次资源。网师园与昆曲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创作地、故事发生地,也不是演出地。演员拍剧照完全可以,出邮票以园林为背景实在说不过去,即使要画园林,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还有点联系,因为当年俞振飞的父亲在那里演出过,办过昆曲班。
至于盖戳,盖昆山、苏州纪念戳为佳。千灯只是浣纱溪一出戏的原创地,牡丹亭、长生殿两出戏的原创、演出都不在千灯,盖千灯的理由何在?昆曲真正的发展和成熟,还是在苏州。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5#
发表于 2010-5-23 22: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建议不制!人物服装颜色不同!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0-5-24 17:48 编辑

第一枚“牡丹亭”盖网师园戳,应说得过去。其他各片盖苏州昆剧院或昆曲博物馆所在地邮戳都可。
7#
发表于 2010-5-24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yc 于 2010-5-24 16:47 编辑

个人认为应该从作品出发,例如《长生殿》的创作地和首演地在北京,盖北京的纪念邮戳就比较合适。
《牡丹亭》是汤显祖在家乡临川(今江西抚州)创作的,盖抚州戳比较合适。

但一楼那枚片和邮票一样都出现网师园了,盖抚州戳反而怪怪的,建议就以片定戳盖网师园风景戳或者苏州纪念邮戳。如果是剧照为素材的片,建议盖抚州戳。
8#
发表于 2010-5-24 16:43 | 只看该作者
《浣纱记》是梁伯龙(昆山人)在昆山创作的,这个戳就很容易选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0-5-24 22:08 编辑

确实如此,昆曲剧本的版本和演出阵容不同,其创作地和演出地也各不同,选用邮戳时自然也该相对应。如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由“苏州昆剧团”的演员俞玖林及沈丰英担纲主演,“苏州昆剧团”集创作演出地于一身,青春版“牡丹亭”明信片版本上显然只能盖“苏州昆剧团”所在地邮戳。同样,另一套“长生殿”明信片上的唐明皇和杨贵妃是由“苏州昆剧团”名家王芳和赵文林担纲主演,如盖“苏州昆剧院”以外的邮戳显然不合适。
10#
发表于 2010-5-27 21:57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修改后的长生殿一枚票背景是戏曲舞台,这有点靠谱了,戏曲以古戏台为背景是合拍的。浣纱记、牡丹亭都有网师园的背景,贴网师园片制次要题材片无可厚非,也应该盖网师园风景戳或原地邮政戳。如果贴戏曲片制,表面看和谐,实际与戏曲题材相脱离,建议慎重考虑,不要盖网师园戳,盖苏州纪念戳为好。再说,浣纱记有网师园背景要盖昆山千灯,而牡丹亭要盖网师园戳,不也自相矛盾吗?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0-5-28 08:59 编辑

一般泛指的戏曲题材极限片,偶以为还是以创作地和演出地作为选戳的主要依据,而非发源地.如载体上人物明确则以片定戳,载体是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应考虑此经典剧本在苏州昆剧团创作排练历时一年之久,由苏昆演员担纲,以后到美国,香港,台湾及全国各地巡回演出,选戳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如载体上人物不明确,则可选用剧本创作者所在地邮局邮戳或纪念戳.
13#
发表于 2010-5-28 18:56 | 只看该作者
时友言之有理。再说,纪戳和谐性还直接些。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20:43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9-8 17: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讲究挺多了,坐下来听大师们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5 20:49 , Processed in 0.0592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