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评弹》新邮发行前夕,本人实地探访了苏州评弹团驻地。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苏州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演的地方曲种,有四百年的历史。它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依靠一两人说、噱、弹、唱的评弹艺术,显现着中国古代明、清时的吴文化地区的风土人情,被称为是曲艺形式的活化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女士来苏后,就被“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折服,对评弹艺术赞不绝口。同曲高和寡的昆曲相比,雅俗共赏的苏州评弹,由于与吴语区的老百姓生活贴近,旋律优美而今依然有着很旺的人气。
苏州评弹团位于市中心观前街第一天门8号,有趣的是“苏州评弹团”的牌子却挂后门,即珍珠弄5号,前后门之间,一楼是宽敞的书场,二、三楼是办公场地。
说到苏州评弹,就不能不说“光裕社 ”。乾隆帝南巡曾召姑苏弹词名家王周士说书,后随驾进京御前弹唱,并赐七品顶带,被后人誉为“御前弹唱,七品书王”。而后于公元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发起创建“光裕公所”,供奉三皇祖师,制订行规行风,对外保护艺人权益,对内调整关系,提倡尊师礼让,吉庆佳节举行会书,切磋书艺,培植后学,提倡公益事业,设立裕才学校。“光裕公所”于一九一二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光裕社为提高评弹艺人的地位和评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评弹界成立最早,参加演员最多,存在时间最长,对评弹艺术发展作用最大的行会组织。二百多年来光裕社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素有“千里书声出光裕” 之美誉。
光裕社原位于宫巷,几经兴衰。2001年,苏州评弹团再次整合修建,在现址重建了清代光绪年间的门楼,在书场大厅东侧建立了光裕社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石幢,展示评弹历史的碑廊等。使人们来到书场欣赏评弹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苏州评弹艺术发展的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