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静升古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1 17: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教师友,这是静升古镇哪里,王家大院还是文庙或者其他什么地方
2#
发表于 2013-3-21 19:25 | 只看该作者
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3#
发表于 2013-3-21 19:29 | 只看该作者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4#
发表于 2013-3-21 19: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3-3-2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巴山 于 2013-3-21 20:39 编辑

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地处晋中盆地边缘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具有灵石“小江南”的美称。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委、25个自然村,人口2万余人,静升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驰名海外的元代古刹——资寿寺;又处在祁临高速路灵石出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有轮窑砖厂8个,年产量可达一亿块,在灵石建材市场独占鳌头。洗煤厂8个,煤矿6座,年产5000吨的碳黑厂一个,年产12万立方的乙炔厂一个。以王家大院为龙头的旅游业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收入5.2亿元,人均收入2662元。
静升古称“旌善”。据考,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晋文公火焚绵山,后悔不及,“为志吾过,且旌善人”,以环绵山之田封介子推。由此得“旌介”“旌善”之村名。旌介村在旌善之东2公里处,其名直观地表达了旌表介子推之意;“旌善”则似乎在取旌表介子推“好善乐施”之意。此为多数人的理解与推断,但不论确切与否,两者都是为了永久地纪念介子推而取名的。后来由于介休与灵石一带的方言,“旌善”与“静升”相近,且旌介、旌善同用一个“旌”字,容易误读误写,便取意“居静穆祥和、歌舞升平之地”而易名“静升”至今。

    上世纪70年代,在静升镇所辖旌介村出土的石斧、石铲等文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静升河谷就有了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进入80年代,又在该村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骨器、陶器及玉器等一大批国家一级文物,证明了这里在殷商晚期曾有过的文明与辉煌。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魏、赵、韩三家分晋,“旌善故村”,初属赵,后归魏;秦王扫六合,改郡县制,“旌善”划归太原郡介休县所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灵石置县,“旌善”归为灵石县灵瑞乡。至于其何时形成市镇,已无详实的资料可考,但在附近镇属的旌介、集广、尹方、苏溪等村所遗留的残碑中,均有不同时期“区属旌善故村”之类的石文记载。可见静升古时辖环绵山脚下的各个村落,为周围乡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6#
发表于 2013-3-21 2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3-3-21 20:48 | 只看该作者
古镇静升
  2003年底,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揭晓,我省灵石县静升镇和江苏周庄、浙江乌镇等一起入选。在首批当选的十大名镇中,静升古镇位列榜首。这座“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古镇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何以超越周庄、乌镇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呢?
  片花 悠久的历史
  幽深的庭院
  幽静的庙宇
  悠闲的人家,
  古镇静升
  静升渊源
  灵石县的来历很有意思,据说当年一尊陨石从天而降,隋文帝北巡途中得知此事,所以赐名“灵石”。古镇静升位于灵石县东北十二公里,东依绵山,西傍汾水。人类自从有了建筑物,就有了村落,随着村落间集市的出现、交易的频繁,逐渐形成了镇。我国有很多名镇,比如以江南水乡风光著称的周庄、乌镇,因瓷器而举世闻名的景德镇,而地处汾河峡谷间的古镇静升似乎还济济无名,但说到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千年古刹资寿寺却几乎尽人皆知,其实,它们都只是古镇静升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古镇静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198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商代古墓葬群。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偕母亲退隐绵山,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赏,火烧绵山,不想介氏母子拒不出山,被大火烧死于绵山之麓,文公后悔不及,表示要“志吾过,且旌善人”,“旌善村”由此得名。而在当地方言中,“旌善”和“静升”同音,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演变为“静升村”,后来和周围的一些村子都划归为静升镇。
  明清之交,静升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居建筑已具有一定规模。到了清朝初年,静升王氏经商发迹,由商而官,大兴土木,修建民居,构筑城堡,当地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静升镇依山就势、层楼叠院的庞大建筑群。
8#
发表于 2013-3-21 2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巴山 于 2013-3-21 21:29 编辑

只找到一张;静升古镇旅游开发的文化策划(图)

sxrb_D4_1.jpg (79.74 KB, 下载次数: 58)

sxrb_D4_1.jpg
9#
发表于 2013-3-22 10:25 | 只看该作者
邮票图选自静升镇的一条古街道,在王家大院的旁边不远处。目前没有发现有自然片。
10#
发表于 2013-3-22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飙 于 2013-3-22 11:21 编辑

就是这个地方。

dsb.jpg (92.39 KB, 下载次数: 52)

dsb.jpg

山西灵石静升古镇1_副本 (2)_副本.jpg (74.28 KB, 下载次数: 77)

山西灵石静升古镇1_副本 (2)_副本.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陵邮人 于 2013-3-22 17:40 编辑
就是这个地方。
王飙 发表于 2013-3-22 10:25



无自然片,用照片制作片弥补不足,这张照片很对位!其他7地的我已经基本找到对位的照片了!
12#
发表于 2013-3-23 16: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7:01 | 只看该作者
大概是车窗里照的
hwf 发表于 2013-3-23 16:52


不可能,那是一张非常清晰的好图!
14#
发表于 2013-3-23 1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0:13 | 只看该作者
清晰处是玻璃上雾气被擦去的地方,
hwf 发表于 2013-3-23 19:51

这样的好片都是要用支架的,车内是拍不问出来的,退一步讲没有人在车内拍照只是擦一块,而不是降下玻璃,如果讲匆忙,图片拍不出远近景非常清晰,且有层次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4 04:31 , Processed in 0.0799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