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波市天童寺万工池畔七佛塔的沧桑兴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5 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onnygkp 于 2009-2-25 22:05 编辑


宁波市天童寺万工池畔七佛塔的沧桑兴衰
七座塔样式并不完全一样,中间的一座是典型的六角七层中式塔,而另外六座则是鼓腹圆形印度塔,两种塔形截然不同。塔前就是万工池,池内鱼儿畅游。翻开天童七塔的历史,发现这七塔原本是建在池中央。
据《寺志》记载,浙东宁波天童寺开山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太白祖师义兴,结茅庵建“天童精舍”,“精舍”仿古印度寺院之名。唐至德二年(757年),迁至太白峰下,即今寺址。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宏智禅师扩建规模,在千佛阁前浚挖两个狭长的水池,称内外万工池,两池的中心步道上建七佛塔。今存日本京都东福寺、金译大乘寺、福井永平寺等的《大宋五山十刹图》中,有天童寺伽蓝配置图,注“池塔始建于绍兴四年(1134年)”。
  至于为何一排七佛塔,也有典故。“七佛”是古印度佛经记载的除了释迦牟尼之外,还有六位古佛。据考证,当时建的可能是高不过数米的小型砖石塔。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由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日本荣西和尚运来大木,将七塔移到万工池中心的水中。元末著名的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中,七佛塔居内万工池的水中,中间的塔较高,且都是清一色的石砌喇嘛式佛塔。明宣德三年(1428年)全寺一场大火,殿宇全毁,幸存寺前水中的七佛塔,不久,寺院殿堂复建。
  可惜的是,至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十五,太白山山洪暴发,“天童殿宇尽圮,础砾无存。”至崇祯四年(1631年),由密云圆悟复寺,并重浚万工池,重立七塔于内万工池南岸。
  重立的七佛塔,背倚原千佛阁、朝元阁旧址,面对佛宇。鉴于天童累遭水火之灾,于是重建时认为:“七塔乃七星之象,中塔六角七层,两旁六塔鼓腹圆形,其色四白三赤,依白以生水,赤以压火之说。”原来,曾经的白色红色还有如此深奥的讲究。
建塔高僧密云圆悟有《七塔佛偈》云:
  七塔尖尖七古锥,
  一行排列路傍堤。
  死生个里同模样,
  将使行人着上窥。
  对于天童七佛塔,清初学僧竹窗德介《天童怀古赋》中有“双池兮似斗,七塔兮象星”之句,正合七星朝太白之说。
  但是,七佛塔在上世纪70年代毁于“文革”,终于又在1979年劫后按原样重建。塔以砖灰砌筑,四白三赤,中心塔为楼阁式七级浮图,高4米,其余六塔为鼓腹式,高3.5米,塔顶六角攒尖,塔基六面须弥座式。石奇通云禅师《七佛塔偈》道:
  日炙风吹七古锥,
  无遮无隐绝威仪。
  一行立在长堤上,
  不识渠侬等阿谁?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网友在我博客上的留言....
3#
发表于 2009-3-1 12:42 | 只看该作者
片片是你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4 02:52 , Processed in 0.0567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