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梅兰竹菊》邮票原地有待考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5 15: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稿:《梅兰竹菊》邮票原地有待考证
专稿 文/中国集邮门户网资深编辑 杨国华

今年8月,《集邮》杂志第8期介绍了9月发行《梅兰竹菊》邮票原地信息。本人认为这信息仅为集邮者提供了这套邮票背景资料,而对“原地”的论断,是不完全的。

1.梅的主图是扬州八怪“金农”的《画梅画册》,收藏原地北京故宫。

既然已公布了梅的主图取自“金农”的《画梅画册》,那它的原地应该是《画梅画册》的创作地,而收藏地求次。(集邮门户网主编注:古画和书法的创作地和收藏地在原地中具有同等效力,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甚至有的古画和书法创作地争议很大,而现实存在的古画收藏地的事实则无可争议。有的还会有所谓的“故事发生地”,实际上是相关地)

2.兰的主图是《芥子园画谱》,原地上海的石门二路邮局〔影印出版地〕。

《芥子园画谱》是一本画册(印刷的教课书),与以上较有不同。该书有明确的作者,并有明确创作地“芥子园”(在南京),与该书的出版点又什么联系。查资料,《芥子园画谱》影印是天宝书局,而藏板者是上海同文书局(成立1881年,局址在虹口,印刷厂在熙华德路,今长治路)。

问题:我一直为为什么提《芥子园画谱》影印出版地,据我考证,《芥子园画谱》于康熙十八年(1680)套版精刻成书,此后一再翻版,逐渐漫漶。到光绪年间(1875—1909),需要这部画谱的人很多,而原书因多年翻版,已磨损得不能再印。那时,有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也是嘉兴人,他临摹了前三集,并增编一批上海名家的画作,世称“巢勋临本”。如邮票主图出自“巢勋临本”及增编画作,那前面结论又需重新考虑。

3.竹的主图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的《兰竹画册》,创作原地是扬州。

这个结论,只要确实认证创作地在扬州,还是正确的。

4.菊的主图是扬州八怪李方膺的《菊石图》,现存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原地北京亚运村。

这个信息也有问题,按目前邮票图稿与安徽省博物馆藏的立轴,纸本墨笔,纵171.5厘米,横44厘米李方膺《菊石图》完全是两码事,可能是同名不同画。我想,该画的原地也应该考证它的创作地。 (集邮门户网主编注:此图争议最大,北京炎黄馆似乎不是原地)
2#
发表于 2010-8-25 16:08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够细致,佩服!
3#
发表于 2010-8-25 18:12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4#
发表于 2010-8-25 23:36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够细致,佩服!
王海 发表于 2010-8-25 16:08

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0-8-26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今天 于 2010-8-27 12:07 编辑

  偶读转贴之专稿,作者对邮票原地深入研究之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但略有不明之处,愿闻赐教:
专稿:《梅兰竹菊》邮票原地有待考证
  专稿 文/中国集邮门户网资深编辑 杨国华

  今年8月,《集邮》杂志第8期介绍了9月发行《梅兰竹菊》邮票原地信息。本人认为这信息仅为集邮者提供了这套邮票背景资料,而对“原地 ...
  4.菊的主图是扬州八怪李方膺的《菊石图》,现存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原地北京亚运村。
    这个信息也有问题,按目前邮票图稿与安徽省博物馆藏的立轴,纸本墨笔,纵171.5厘米,横44厘米李方膺《菊石图》完全是两码事,可能是同名不同画。我想,该画的原地也应该考证它的创作地。

  以下图片是从2010年第8期《集邮》杂志“新邮报导”专栏上拍摄的关于《梅兰竹菊》等原地信息的文章《2010年9月新邮原地谈》。
  
  照片上这篇文章的白纸黑字,说邮票“菊”的主图是李鱓的《菊石图》,而专稿从同一期刊物的“引文”(即第4点)却说是李方膺的《菊石图》,两个老李先人(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画家。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即今江苏南通人,清代诗画家。去官后寓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可是不同的两个人哪!我翻遍该期杂志,再也找不到关于此问题的另外文章。专稿作者的“引文”是否也源于此处?这就奇怪了!联系前些天网上关于该期杂志要被收回的传闻,不禁想到,这期杂志莫非有两个不同版本?不知我手头的和专稿作者依据的,那个版本错了要被收回?
  感觉有点晕了,特撰《读帖谣》一首聊以自慰,也许能博得网上之同好一笑——
  原说是老鱓,竟又道方膺,
  都因三百年前那帧《菊石图》儿,
  偏搅得俺眼花头昏。
  恼人,恼人!

  本来皆姓李,亦都称“八怪”,
  就是两位古人互换一回帽子,
  也谈不上“张冠李戴”!
  痛快,痛快!
6#
发表于 2010-8-27 09:1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集邮》杂志,不看也罢。
7#
发表于 2010-8-27 12: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0-9-17 00: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极限片的选戳也很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8 08:53 , Processed in 0.0538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