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p29 于 2011-2-17 14:50 编辑
上海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480年,占地146亩,其规模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园艺布局由明代竹刻名家朱三松取《诗经》“绿竹猗猗”之意精心设计,有佛肚竹、紫竹、龟甲竹、方竹、凤尾竹等数十个名贵竹种,猗猗翠竹或挺拔端庄、或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形成了古猗园独具的造园艺术特色;唐代石经幢、宋代普同塔、明清建筑逸野堂、不系舟、白鹤亭、南厅、缺角亭、微音阁、小松岗等厅堂、遗迹积淀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幽幽碧水蜿蜒曲折、潋滟悦人,有曲水通幽、洞天别地的感受;花石小路依景绕行,路石花纹随景纹饰,相得益彰;楹联诗词,写景舒怀、文简意深,董其昌、祝枝山等名家书法精妙绝伦、韵味悠长。古猗园具有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园艺特色及江南园林独特风格,引人探古问胜。古猗园自1984年来连续十三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五星级公园等多项称号。
在古猗园戏鹅池的南岸,一座古朴典雅的水榭静静半浮于水面,这便是“浮筠阁”。浮筠阁木质结构,卷棚歇山式屋顶,临水面开敞设吴王靠,外侧建有石砌围栏。由于临湖而建,背靠青山,环境十分幽静,常吸引游客在此小憩、恋人在此互诉衷肠。然而从前的浮筠阁却并非如今这般模样,相传此亭与明代著名书画家祝枝山颇为有缘。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从明代开始就以戏鹅池为中心,从空中俯瞰,整个戏鹅池恰似一只巨形白鹅正在“曲项向天歌”。戏鹅池北岸的不系舟作为园主闵士籍的书画舫,曾吸引了众多南翔当地乃至江浙地区的文人墨客荟萃于此,吟诗作画,其中便包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祝枝山乃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家离南翔不远,且生性爱竹。他听说南翔古迹甚多,又有猗猗绿竹之美景,便慕名前来游览。在为园主题下“不系舟”三字后,祝枝山不禁被不系舟对岸的水榭所吸引。登阁一览,更觉与众不同。此阁全部以竹为材建筑而成,竹顶竹柱竹廊,竹椅竹栏竹窗,依山浮水,美不胜收。祝枝山平素爱竹,此行一饱眼福,天色渐晚,久久不忍离去。
此亭由于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虽然在解放后进行了修建,但状况大不如前。竹制建筑易枯,需要经常维护更换。但后因物资紧缺,在后期的改建过程中为与园内其它建筑风格相匹配,改建为如今的砼结构建筑,与对岸的不系舟遥相呼应,如今已成为戏鹅池景区中的经典景观。 |
-
a.jpg
(62.74 KB, 下载次数: 26)
-
b.jpg
(67.86 KB, 下载次数: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