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北京结缘的曲艺及大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8 18: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桥里的相声

以前相声在哪里?在老北京的天桥。拿侯宝林的话来讲就是:“天桥这场子历史悠久,凡是从这块地上出来的相声艺人,人们都看做是正统。”

在元明两朝以及清朝前半叶,天桥那一带还是一片水乡沼泽。到了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因为这一带做生意不用缴纳捐税,“流动摊贩”开始在这里做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纷纷而至,随之而来的是沿街卖艺的各门艺人。到了清末,各类曲艺演出场所伴随茶肆、酒楼、饭馆、商摊、武术杂技场地蜂拥兴起,天桥成为老北京的平民游艺聚集地。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往来客都由永定门出入,并多在天桥休息,这一带就更加热闹了。1930年2月24日的《北平日报》刊登了《社会调查》一文,对天桥是这样介绍的:“占地二十亩。共有各行各业的店铺和摊贩七百七十三户,其中正式领有牌照者三百三十四户,临时设摊四百三十九户……游艺杂技摊六十二个。”

代表人物

侯宝林,北京人,著名相声艺术大师,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把相声从市井艺术的格调中拔高,创立文明相声,使之登上大雅之堂。改编、创作、录制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段子。代表作品《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及论著《相声溯源》等。
马季,天津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表演风格独特,高雅脱俗。既承袭了传统相声以讽刺见长的艺术特色,又勇于创新,创立了“歌颂性”相声美学原则,作品诙谐生动,热情奔放,清新健康,并独成一家。获“全国十大笑星”、首届“金唱片奖”。出版有《马季相声全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吉丰 于 2011-7-8 19:02 编辑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名小口大鼓,该曲种前身原是怯大鼓,后经钟万起、 于德逵等人的改革,将唱词改为京口上韵,腔调翻新,变为京音大鼓。后经不断改革,才最后定为京韵大鼓。二、 三十年代以后,男女艺人如雨后春笋,进一步确立了京韵大鼓在曲艺中位居冠首的地位,并形成了以刘金宝、 白云鹏、 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代表人物
骆玉笙,上海人,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剑阁闻铃》、《红梅阁》、《重整河山待后生》她根据自身特点,兼容刘、白等人之长,创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小彩舞因此成为曲坛女鼓王,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四十年之多。
  1936年,骆玉笙随老师韩永禄继续北上,到了天津。在“小梨园”小彩舞一曲惊人,征服了素称难以“伺候”的天津听众。那时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北方曲艺的任何一位演员不得到天津听众的认可,就不算成名。骆玉笙在天津一炮打响,为自己在北方曲艺界争得了一席之地。1939年,骆玉笙第一次到北京,在西单哈尔飞剧场,她又征服了品位很高的北京人,被热情的听众封为“金嗓歌王”。整个四十年代,骆玉笙与白凤鸣并驾齐驱,成为继刘宝全、白云鹏之后的两位京韵大鼓名家。


骆玉笙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8:52 | 只看该作者



首日北京使用的邮戳
4#
发表于 2011-7-9 18: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5#
发表于 2011-7-9 18:2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详尽的介绍!
6#
发表于 2011-7-14 08: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好贴!详尽的介绍!
guosjiang 发表于 2011-7-9 18: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7 15:44 , Processed in 0.0594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