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18|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让我非说说不可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4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从2001年参加全国邮展以后,抱着多看多听多学的态度,尽量少说话,少写文章,乃至不说话,不写文章。但是看了《集邮报》2008年5月10日11版上的文章:《这是散落的“珍珠”而非项链》--------《拉丁美洲(1897-1946)》极限展品刍议之后,忍不住想就该文中谈谈自己的观点。</P>
<>其一:该文说拉丁美洲不是一个国家集团,从而否认《拉丁美洲》不符合极限集邮的分类。即否认了该邮集属于极限集邮中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展品类别。</P>
<>对于这个观点,我想起了第一部世界邮展上获得金奖的极限邮集《1940年以前欧洲以外的建筑遗迹》(大概意译就是这样,在《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邮集前言页汇编》中,被译为《至1940早中期亚非拉古迹极限集邮》)。既然亚非拉都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为什么单独的拉丁美洲不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来对待?</P>
<>说实话,开始看到《1940年以前欧洲以外的建筑遗迹》我也不懂啥意思,翻译成《至1940早中期亚非拉古迹极限集邮》也同样让我感觉一头雾水。但这就是极限集邮国家和国家集团类别的特有编排方式,拉丁美洲《(1897-1946)》的标题没有错,也许硬要换成《1946年以前的拉丁美洲》或者《至1946年拉丁美洲概况》会更好,更贴近国际潮流?</P>
<>其二:应该在纲要中完整注明:标题,前言,纲要。</P>
<>对于这点,如果作者能多看看那些参加过世界邮展的邮集,那么他就应该知道那些邮集大多数都应该接受他的批评。我甚至都不想引用具体哪些知名邮集了,很多邮集在纲要这一页的都只简单列出“标题,前言,纲要”中的一项或者2项,有的甚至都没有,纲要中直接切入目录。我不反对把三项都列进去的做法,但是生死要把这3项都列进去的提法估计也只会是咱们中国人,因为只有咱们中国有对这方面的言正意辞的“正确批评”。</P>
<>其三:(对于《拉丁美洲1897-1946》)计划页“由于极限片的制作无需要经过邮局寄递,故在1946年以前经邮局真正寄递过的极限片则更为珍罕”这句话不知道作者有何依据?规则中没有,也没见过权威报道,如此编排,只会误导评审员和观众。所以作者用语要严谨,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想当然。</P>
<>以上是《这是散落的“珍珠”而非项链》一文中第5段的原话。看了只感慨:谁是中国极限集邮的权威?中国的极限集邮权威到底在哪里呢?文章的作者对极限集邮的历史和极限集邮的真正特色又了解多少呢?他知道现在中国是谁跟FIP极限委员会联系最密切,交往最多吗?</P>
<>其四:对极限片制作者的考证的怀疑。</P>
<>文章作者在这点的怀疑,恰恰说明了他明显缺乏对极限集邮历史的了解,他不知道拉丁美洲的一些早期极限先驱们在制作极限片的时候都留有明显个人的痕迹。</P>
<P>综上所述,《这是散落的“珍珠”而非项链》一文从一开始就下了错误的论断,导致文章一错再错,最后一段话更是以专题式的极限邮集为标准要求一部根本不是同类型的极限邮集。虽不能说是绝对谬误,那也是要求开货车和开轿车的完全遵从同一个标准了。</P>
43#
发表于 2008-8-29 19:54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chipin33</I>在2008-7-29 17:44:54的发言:</B>
今天才看到各位的讨论,各有见地。

<>但我要说的《极限集邮》这玩意终究是源起于欧洲,在中国由于起步迟,就不得不以欧洲人的观点来学习,而不能将规则或邮集编组等用中文思潮自以为是来思考。
<>
<>李会长提到《欧洲1940》邮集就是目前FIP极限主委郎戈司先生的邮集,也是承接原来希腊老太太的金牌邮集,虽然此部邮集原在前年华盛顿世展获得金牌,但在今年以色列世展又屈为88分大镀金奖,就参加不同邮展时,奖级容有变动也是正常之事。
<>
<>现将该邮集首页贴出供参考,系由以色列世展中华台北征集员林茂兴教授提供。
<>
<>
<> </P>

<>对头!</P>
42#
发表于 2008-7-29 17:4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看到各位的讨论,各有见地。
<p>但我要说的《极限集邮》这玩意终究是源起于欧洲,在中国由于起步迟,就不得不以欧洲人的观点来学习,而不能将规则或邮集编组等用中文思潮自以为是来思考。 <p><p>李会长提到《欧洲1940》邮集就是目前FIP极限主委郎戈司先生的邮集,也是承接原来希腊老太太的金牌邮集,虽然此部邮集原在前年华盛顿世展获得金牌,但在今年以色列世展又屈为88分大镀金奖,就参加不同邮展时,奖级容有变动也是正常之事。 <p><p>现将该邮集首页贴出供参考,系由以色列世展中华台北征集员林茂兴教授提供。 <p><p><p>
41#
发表于 2008-7-29 16: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看到各位的讨论,各有见地。<p></p></P>但我要说的《极限集邮》这玩意终究是源起于欧洲,在中国由于起步迟,就不得不以欧洲人的观点来学习,而不能将规则或邮集编组等用中文思潮自以为是来思考。<p></p></P>李会长就个人了解,单极限集邮而论,探知国外(尤其是欧洲)极限情况还有谁比他更多的?他的观察或学习也许不一定正确,但起码他是看过猪走路的人,假设一位从没有看过欧洲举办的世界邮展极限类展出者,关起门妄作任何批评都是于事无补的,也是没有建设性的,更是浪费大家时间的。<p></p></P>李会长的邮集我也尚无缘欣赏过,就个人猜测显然他是根据现今顶尖邮集去观摩学习的,而且也是世界邮坛就所知第一位将拉丁美洲集结组集的,主因也是存在有早期片源。<p></p></P>李会长提到《欧洲1940》邮集就是目前FIP极限主委郎戈司先生的邮集,也是承接原来希腊老太太的金牌邮集,虽然此部邮集原在前年华盛顿世展获得金牌,但在今年以色列世展又屈为88分大镀金奖,就参加不同邮展时,奖级容有变动也是正常之事。<p></p></P>现将该邮集首页贴出供参考,系由以色列世展中华台北征集员林茂兴教授提供。<p></p></P><p> </P>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17:41:21编辑过]
40#
发表于 2008-6-5 21:45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5 22:03:17编辑过]

6HiDVShS.jpg (83.64 KB, 下载次数: 89)

一篇让我非说说不可的文章

一篇让我非说说不可的文章

NUkdT4Ag.jpg (81.6 KB, 下载次数: 81)

一篇让我非说说不可的文章

一篇让我非说说不可的文章
39#
发表于 2008-6-5 21:33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nan</I>在2008-6-5 21:18:28的发言:</B>

<>我忘了,一会儿也找不到那本杂志了。</P>
<>这是谁的邮集了?在什么邮展上展出的?奖级如何?</P>

<>刊登在《极限集邮者》2006年第2期刊上。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主席的邮集,在2006华盛顿世界邮展展出过,获得金奖。</P>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1:18 | 只看该作者
<>我忘了,一会儿也找不到那本杂志了。</P><>这是谁的邮集了?在什么邮展上展出的?奖级如何?</P>
37#
发表于 2008-6-5 21:03 | 只看该作者
换了相册,应该可以看见了!巴巴变的相册有时就是不好用!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0:39 | 只看该作者
曹会长的贴图我怎么看不到阿
35#
发表于 2008-6-4 09:51 | 只看该作者
<>鉴于许多网友看不懂外文,我把李宏翻译的该纲要中文贴在这里,供参考:</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5 21:02:32编辑过]
34#
发表于 2008-6-2 18:0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就第一点来说,lz在前言里面写的如杨先生所说,有点乱的感觉。</P><>但是,像报上文章写的那样,我严重怀疑该人的自身学识,我认为这个对于学过世界地理的人来说,应该是个常识问题,这样的说法太不严谨。不要去学地质“砖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 18:10:51编辑过]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0:5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以再看看2008年5月24日第20期《集邮报》第11版“邮展会馆”中的文章:《编成项链不是“珍珠”的唯一途径》。</P><>声明一下,文章与我无关,要有关系的话也只是我是一个极限邮集编组者,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文章而已。</P>
32#
发表于 2008-6-2 11: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各位的精彩论述,着实让我在邮展竞赛之外学到了许多东西,感谢你们!</P><>本人拙作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去展览之前,曾有国家级评审员建议我放弃这种没有章节的处理方法,主要与现在国内主流不符。但我还是想借这次机会尝试一下。多种不同编组方式可以令每贴片两枚极限片的枯燥图片多样化一些。还有些其他问题,感觉上还是留待下次展览再修改,故原封未动的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参加过去年法国邮展的)交差了事。
下次再展,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观,当然也会参考你们的意见,再谢!
</P>
31#
发表于 2008-6-1 23:46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时永良</I>在2008-6-1 18:23:53的发言:</B>

<>这些就让我们一笑了之,说完了就一风吹掉吧。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玩下去,而且要玩得快乐。</P>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30#
发表于 2008-6-1 23:42 | 只看该作者
康平老弟不客气。</P> </P>“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你我一直在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也许我过于迟钝,到现在才弄明白章东先生写这段文字的真正意思,实际上章东先生之所以指出国家集团这个概念,其实质是要说李宏先生邮集中关于拉丁美洲这个地理范围所写的那些文字中包括国家,包括洲,包括地区等好几个不同的等级划分,而将这些并列地一起来表述,的确从文法来讲,不尽合理,但,我在网上所查询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概念,其表述也是如此,也不能完全说李宏写的就错了,如果李宏先生将这段文字改为“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等34个国家和地区……”,这样表述的话,那么,我认为,章东先生就会即于认可!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说李宏原写的就是错误的,您说呢?”<p></p></P>因为谈的来所以才多谈的,在交流中对你我也是个相互提高的机会。章东对这个题目的看法的具体用意我不清楚,我与你讨论的只是自己的一种解释,正如你所说,如果将这段文字改为“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等34个国家和地区……”,那估计就不会产生疑义了。还有个(1897-1946)的问题我也觉得不是很妥,因为这样表述有好几位评审员也不赞成。<p></p></P> <p></p></P>“其二,我为朋友们是制作邮集,而不是编组邮集,我也不是评审员,也没有资格去指导别人怎么做,正如你所说的,我说了不算。所以,前言纲要该怎么写都是由作者自行来决定的,而且到目前为止,除了杨兄您,还有章东先生,我还没有听到第三个人提及此事,所以说,这个前言,纲要,还有标题,如何来写,如何来编排,这些都是体现作者个性的东西,规则上也没有明确地指出一定的规范,我想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硬加些条条框框!”<p></p></P>就计划页的写法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前言  纲要·······1”、“标题、前言和纲要·······1”和“计划·······1”的问题。<p></p></P> <p></p></P>“在评审规则中,对前言页是不作评分的(我没查阅过相关的文件,只是道听途说,不对的地方请杨兄指正。),所以在前言页上,可以放邮品,也可以放非邮品,这在实际的邮集邮展中都出现过,所以,如何来组织这一页,也是作者个性的体现,又何必一定要去框死呢?”<p></p></P>而且据我所知,即使在评审员之间,如何编写前言页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之前我听某些评审员说,前言的文字要越简单越好,可以这次我去维坊,拿我的塔集复印件给李明先生看,他却让我将后面贴片中有关塔的分类之类的文字全部放到首页去说,后面贴片中就不要再出现文字,这就让我非常茫然,感觉有点无所适从。”<p></p></P>专题和极限展品计划页的前言是不打分的(至于极限的我是听其他评审员说过的,自己也是这么理解的,但对专题的肯定是的),因为在评审标准里是没有“前言”这个概念和这项分数的,只有题目和纲要的。前言有也可无也行,但按习惯还是大多都写的,只能各自把握吧。<p></p></P> <p></p></P>“一部邮集如何来编组,那是作者的事,就象写文章一样,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小说,可以是诗歌,如何编,作者可以自由的发挥,而评审员的任务是,看这部邮集编组是否合理,思路是不是清晰,有没有跑题,邮集中用了多少珍贵的素材,并按照评审规则中的相关规定逐一进行评定,而对于规则中没有要求的,相信评审员也不会就此来扣分,您说是吗?”<p></p></P>赞同,只要符合要求就行。<p></p></P> <p></p></P>“编组一部邮集,可以说都是一位作者心血的结晶,作为旁观者,也包括评审员,我们只能建设性地去提些建议,希望作者能将邮集制作得尽善尽美,而章东先生所写的那些文字,我感觉他完全就是把这部邮集一棒子打死,在维坊邮展上,李宏的集子能获得87分的高分,我相信评审员的公正地进行了评判,而章东先生你是不是觉得比评审员更……<p></p></P>每一部邮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足之处,没有人能头一回编邮集就能得个世界金奖回来,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修改中,逐步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邮集中所存在的学术上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互心平气和地进行探讨,而象章东先生这样的做法,对邮集中所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抓住不放而横加指责,而且许多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无益于邮集的提高,只会挫伤作者的积级性,您说是吗?”<p></p></P>问题无大小,不是有句很时髦的话吗,细节决定于成败!只要是就事论事,什么不同的意见都要抱着欢迎的态度。你没有发现大多集邮者在听取别人对自己邮集发表任何不同意见时都是很高兴的吗?在这怎么就不行了呢?有则改之,无则嘉勉。<p></p></P> <p></p></P>“对于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保留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不是评审,我说了不算!嘿嘿!<p></p></P>当然,评审员的意见要被集邮者所普通接受,那更好,哈!”<p></p></P>你的观点不是说说了不算,我的意思是有的问题是你说了不算噢。其他的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6-6 03:02 , Processed in 0.0592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