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34|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理解这段话?·联系实片谈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1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湖北邮电报·集邮》2008年第22期上刊登了《专题集邮素材的运用》,作者是FIP理事 贝尔纳·吉姆内斯 。《集邮报》2009年5月23日第20期13版进行了转载。其中关于专题邮集中极限片的使用和有效信息的文章段落如下:
极限片在专题邮集中展示2至3枚足矣,并且应该是真正的极限片。极限片上的票、片图案一致时(比如为同一幅画),邮票中没有的那部分图案如果出现在明信片上,则片上的这部分信息是有效信息。

以上原文出自FIP理事,应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不清楚原文怎么说的,换成方块的汉字感觉上还是有些不是十分明白的地方。
首先的疑问:这是专题邮集信息的使用,这种使用有效信息的方式是否一定能放到专题式的极限邮集当中?
例如:这张桃花坞木版年画“琵琶有情”,左边的孩子,小狗,乃至孩子手中的水果,还有茶几,凳子,如果分别放入到《儿童》、《狗》、《家具》等专题式的极限邮集当中,大家会有什么看法和意见?以贝尔纳·吉姆内斯的观点,显而易见专题邮集中当然可以使用,这点恐怕毫无疑问吧。
先说说个人观点吧:这些专题信息的使用恐怕还是会因人而异。假定上面所说那些信息在极限邮集中也是有效信息(个人也偏向这个观点),如果使用的人是一位世界名人大家,或者是一位全国名人大家,使用此类信息还可能会被褒扬,甚至加分,所谓名人效应;假如参展者是一位毫无知名度的,人轻言微之下,很可能遭到评审员的毫不留情的棒杀,轻者曰你素材不足,重者说你使用无效信息,直接否决你的素材。
贝尔纳·吉姆内斯先生仅仅举例绘画极限片可以这么使用专题信息,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绘画等艺术品类估计照搬没什么问题,但是风光类的极限片呢?请看下面这张片:

明信片图案和邮票图显然一致,是同一个场景。明信片的范围比邮票稍大,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些,疑问也就在此了。明信片上有一棵棕榈树,而邮票上没有,那么,明信片上的棕榈树在极限邮集中是不是有效信息呢?这也是我啰嗦这么多以后最大的疑问。
谈来谈去其实都是老问题了,都脱不出极限邮集的有效信息的构成问题。其实,这类有效信息个人觉得能不用就不用吧,即使算有效信息,给人的感觉也有点勉强,只希望能够把这类专题信息的是否能使用确定下来。我们在这里谈论再多也是空谈,希望论坛里的名家,特别是国家级评审员以上的答疑一下才好。否则,谈来谈去终归还是无益。
62#
发表于 2013-8-25 18:2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收集赏玩, 并没有规则可限制收集者.
如果参加竞赛类邮展, 规则是要遵守的,除非参展者不介意评审员对展品的评审.
和FIP国际评审员们个人交流探讨可知, 极限片在专题中用于"放大"邮票细节得到多数评审员共识.
WDJiang 发表于 2009-7-2 10:38

好帖子顶上来,再温习一下!
61#
发表于 2009-7-5 05:3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收集赏玩, 并没有规则可限制收集者.
如果参加竞赛类邮展, 规则是要遵守的,除非参展者不介意评审员对展品的评审.
和FIP国际评审员们个人交流探讨可知, 极限片在专题中用于"放大"邮票细节得到多数评审员共识.
WDJiang 发表于 2009-7-2 10:38

蒋先生所言极是.我认为,对邮票细节(或次要题材)的"放大"或"延展"是极限片的最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类别邮品不具有的功能.本人曾经在<漫谈极限片的和谐>一文中作过探讨.刊登在<极限集邮者>2006年第三期.需要查阅的朋友,请告知你的电子信箱,以便扫描发送给你.欢迎订阅<极限集邮者>
在专题集邮中,利用极限片的这种明信片图案对邮票细节的放大功能来拓展专题信息的做法与"邮票上没有,明信片上有的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获得多数评审员的共识是理所当然的.
60#
发表于 2009-7-3 23:4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从那些只知道生搬硬套的征集、评审的圈子里跳出来。
哈哈~~本话题是纯学术探讨。
59#
发表于 2009-7-3 21:19 | 只看该作者
越扯越远了~~
58#
发表于 2009-7-3 17: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相互理解”上有问题啦
本来“体制”上就不一致,欧洲早以“个人、协会或团体”参赛了,而我们还是以“国家”行为在搞集邮与展览
57#
发表于 2009-7-3 09:47 | 只看该作者
没错,就是因为我国的征集员很在行,所以才不会选送这样的邮集去参展;国外的征集员水平低,所以才会选送《我们欧洲(1901~1940)》、《极限集邮的历史》、《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1891~1914)这样“低”水平的邮集到洛阳。
56#
发表于 2009-7-2 16:59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大陆,如欲参加省市级以上邮展,遇到有水平、有能力又严格的征集员,为了本地区的成绩、荣誉,是不会让参展者在展品中放明显违规的素材。由此可知,这不仅仅是评审员认不认可的问题,譬如在上海市的竞赛级 ...
吴洪熙 发表于 2009-7-2 12:56


帖子是说一部希望参加竞赛性邮展的邮集,如果作者仅以个人的观点“我行我素”,不要说评审员这一关,懂行的征集员也不会送你出去。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5:10 | 只看该作者
那不是评审员有没有水平问题,而是评审员歧视极限集邮。这次洛阳邮展上参展邮集的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各位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不是照样有这样的片摆在上面吗?难道是外国的评审员没有水平?世界邮展的水平还比不上我国 ...
duyongkai 发表于 2009-7-2 14:39

杜老师,您好!
我的感觉是世界邮展从来没有轻视极限集邮的,李近朱副会长在《极限集邮者》说朗格斯用了16张派生品片,其实朗格斯也没违反起码要求,因为朗格斯的邮集是8框,平均下来也就是一框一套派生品,并不违反起码要求,何况朗格斯的全是早期片,至于阿尔巴尼亚的那部邮集,仅获镀银奖就很说明那不是我们的目标了。
亚洲邮展就感觉极限邮集很危险了,估计做得再好也很难获得高奖,虽然奖级可能也不会太差。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张片慎用.
黄山松 发表于 2009-7-2 10:36

周老师,您好!
第二张片可以放到树的专题中,但是绝对不会放到棕榈科植物的专题中的,否则就是我的收集不够了,呵呵
53#
发表于 2009-7-2 14:39 | 只看该作者
那不是评审员有没有水平问题,而是评审员歧视极限集邮。这次洛阳邮展上参展邮集的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各位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不是照样有这样的片摆在上面吗?难道是外国的评审员没有水平?世界邮展的水平还比不上我国省市级邮展的水平?
52#
发表于 2009-7-2 1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09-7-2 14:02 编辑
如果收集赏玩, 并没有规则可限制收集者.
如果参加竞赛类邮展, 规则是要遵守的,除非参展者不介意评审员对展品的评审.
和FIP国际评审员们个人交流探讨可知, 极限片在专题中用于"放大"邮票细节得到多数评审员共识.
WDJiang 发表于 2009-7-2 10:38


在中国大陆,如欲参加省市级以上邮展,遇到有水平、有能力又严格的征集员,为了本地区的成绩、荣誉,是不会让参展者在展品中放明显违规的素材。由此可知,这不仅仅是评审员认不认可的问题,譬如在上海市的竞赛级邮展就是这样要求的。
51#
发表于 2009-7-2 11: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收集赏玩, 并没有规则可限制收集者.
如果参加竞赛类邮展, 规则是要遵守的,除非参展者不介意评审员对展品的评审.
和FIP国际评审员们个人交流探讨可知, 极限片在专题中用于"放大"邮票细节得到多数评审员共识.
WDJiang 发表于 2009-7-2 10:38
50#
发表于 2009-7-2 10:4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收集赏玩, 并没有规则可限制收集者.
如果参加竞赛类邮展, 规则是要遵守的,除非参展者不介意评审员对展品的评审.
和FIP国际评审员们个人交流探讨可知, 极限片在专题中用于"放大"邮票细节得到多数评审员共识.
WDJiang 发表于 2009-7-2 10:38


我也这样理解!对同一问题总会有不同看法,不可能完全趋于没有差别!这些看法的差别应该是越小越好!
49#
发表于 2009-7-2 10:40 | 只看该作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组集的解释中,只要是一气哈成\而不是牵强附会应该是可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1 07:56 , Processed in 0.0581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