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津海光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22: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p29 于 2010-11-1 22:37 编辑

海光寺作为天津老地名,已存在了近300年。来到海光寺地界,您会看到血研所大楼和二七二医院,而海光寺——佛门圣地,早在1900年就被炮火彻底摧毁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海光寺”这座寺庙的名字,来追踪历史。
      海光寺位于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在历史上,这里曾是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但它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并非因其曾获皇上恩宠而得名,而因为在这座寺庙里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真可谓:宠辱两极,沧桑变化。
      清朝年间,天津总兵蓝里在海光寺一带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建成了丰衣足食的鱼米之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蓝里延请名僧成衡来津创建了普陀寺。寺内宽敞壮观,院内遍栽葡萄,故俗称“葡萄寺”。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并且写了一副楹联“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于是,普陀寺易名为海光寺。那时的海光寺一带有“小江南”之称。
      帝王的青睐为海光寺带来了好运,以致许多官商纷纷解囊捐助,对海光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并且在寺外开凿了两道水渠,种植了上万株的柳树。使得海光寺周围成为天津地区一处绿柳夹岸、红莲掩映的美景圣地。
      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破大沽炮台,沿海河上行,盘踞三岔口。天津守军奉命在海光寺外驻扎。清朝廷急派钦差大臣赴津谈判求和,与英、法、俄、美在海光寺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海光寺成为近代中国备受凌辱的见证,于是得了别名“签约寺”。
      1860年,贪得无厌的列强,再次攻陷大沽,并占领天津城,英法联军在河北望海寺设北营,城南海光寺设南营,并一度将天津知府石赞清扣押在海光寺内,这是海光寺第一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直到第二年,联军才因《北京条约》的签订和天津的开埠,从海光寺撤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重视国防建设。咸丰十一年(1861),朝廷委任直隶总督崇厚在海光寺创办“天津机器局”(即西局),把从国外购置的蒸汽机、化铁炉和车床等设备,安装在佛殿东跨院的厂房里,制造枪炮弹药,以加强京畿防务。史书记载,“西局有八厂,共屋百余间,环于海光寺外”。可以说,海光寺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一个很有名的地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海光寺遭到彻底破坏,日军占领海光寺,转年签订《辛丑条约》, 海光寺被划入日租界,继续使用“海光寺”这个地名,日本兵营以及驻军司令部就设于此处。日租界街道一律以日本名字命名,如:南京路(南门外大街至锦州道一段)叫“住吉街”,鞍山道叫“宫岛街”,多伦道叫“福岛街”,新疆路叫“三岛街”,哈密道叫“松岛街”,察哈尔路叫“吉野街”等。
      今天,生活在海光寺周围的人们,早已摆脱了历史的阴霾,生活在幸福安宁的和平岁月中。海光寺旧址,现为血液研究所及血液病医院、解放军272医院所在地。
      由图可知钟亭(1878)和牌坊(不详)均为后建。

a.jpg (52.95 KB, 下载次数: 38)

a.jpg

b.jpg (37.55 KB, 下载次数: 33)

b.jpg

c.jpg (32.36 KB, 下载次数: 23)

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5-10 02:30 , Processed in 0.0553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