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9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龙山石窟探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 19: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山腰。2001年06月25日,天龙山石窟作为东魏至唐时期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时,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经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天龙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进了一步。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形态生动,姿态优美,身披璎珞,罗纱透体,体态丰满,薄软的罗纱质感清晰,是天龙山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尊雕像。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怡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飞手里有一套关于天龙山石窟的明信片,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西,片上的造像基本上还是没有毁坏前的形状。只可惜,现在的天龙山石窟造像,绝大部分已被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损毁了,满目疮痍,七零八落,尤其是佛像的头部更是惨不忍睹,面目全非。今天,王飙、石凡、王飞和我登上天龙山,拿着明信片复印件一一比对,试图从中找出当年的造像真容,领略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迷人丰采,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站在圣寿寺脚下,几乎看不出山上有什么石窟,只能看见漫山阁踞石而立,一道沟壑把山体分隔为两座山头,满山遍野的白皮松、油松、侧柏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沿着寺后的一条盘山小路,我们拾阶而上,浓荫遮挡住了贼毒的阳光,叽啾的鸟鸣令人心旷神怡。在水泥钢筋构筑的方格和娇柔做作的绿化中间待得久了,猛然间来到大自然里,顿然就像小孩子走到了玩具的大观园里,看着什么都新鲜,看着什么都好奇,看着哪里都炫目,看着哪里都想动一下。我没有想到,太原市不出30公里的地方,竟然就有如此幽静的世外桃源。
片刻之间,我们就来到了漫山阁脚下,往东是东峰石窟,这里有八窟,每一窟如同一间间小巧精致的佛殿,每一尊佛像或站或坐,或盘腿,或垂膝,姿态各异,裙裾飘扬,只可惜头像几乎全部被凿掉,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我们钻进佛龛里,细细端详着每一尊造像,心里泛起一丝丝悲哀,迸发出一股股愤怒。可恶的日本人,霸占我们的国土,欺凌我们的同胞,毁坏我们的文物,妄图灭绝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是可忍孰不可忍!尤其令人气愤的是,他们连壁顶上的藻井都不放过,几乎全部凿坏,空留下斑驳凿痕,如同一道道刺眼的獠牙,划过我们的心田。
我们拿着照片比对着,寻找着对位,寻找着曾经的淡定与安详。(待续)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9:39 | 只看该作者
如题插图

G10 001.jpg (97.01 KB, 下载次数: 17)

G10 001.jpg

G10 002.jpg (97.3 KB, 下载次数: 26)

G10 002.jpg

G10 003.jpg (97.55 KB, 下载次数: 23)

G10 003.jpg

G10 004.jpg (96.96 KB, 下载次数: 26)

G10 004.jpg

G10 005.jpg (97.01 KB, 下载次数: 20)

G10 005.jpg

G10 006.jpg (97.05 KB, 下载次数: 31)

G10 006.jpg

G10 007.jpg (97.15 KB, 下载次数: 25)

G10 007.jpg

G10 008.jpg (97.63 KB, 下载次数: 35)

G10 008.jpg

G10 010.jpg (97.45 KB, 下载次数: 27)

G10 010.jpg

G10 083.jpg (97.2 KB, 下载次数: 24)

G10 083.jpg

G10 096.jpg (97.35 KB, 下载次数: 21)

G10 096.jpg

G10 097.jpg (97.38 KB, 下载次数: 33)

G10 097.jpg

G10 107.jpg (97.45 KB, 下载次数: 32)

G10 107.jpg

G10 108.jpg (97.65 KB, 下载次数: 24)

G10 108.jpg

G10 109.jpg (97.36 KB, 下载次数: 21)

G10 109.jpg

G10 126.jpg (97.18 KB, 下载次数: 22)

G10 126.jpg

G10 119.jpg (97.49 KB, 下载次数: 26)

G10 119.jpg
3#
发表于 2009-7-2 19: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知道天龙山石窟是从山西的“天龙山石窟”风景日戳开始的!
4#
发表于 2009-7-2 20:0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游记,期待继续!
5#
发表于 2009-7-2 20:47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年前曾经游过,回忆起在圣寿寺旁蟠龙松下休息过,呵呵。
6#
发表于 2009-7-2 20:48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那几位?介绍一下!张涛自己就不用介绍了!呵呵!
7#
发表于 2009-7-2 20:56 | 只看该作者
2图自左向右:王飞,王飙,石凡,张涛,王飙发福了!
8#
发表于 2009-7-2 21:14 | 只看该作者
2图自左向右:王飞,王飙,石凡,张涛,王飙发福了!
石库门 发表于 2009-7-2 20:56

张涛友在洛阳见过面了,今天终于见到王飞,王飙,石凡三位的“庐山真面目”了!
9#
发表于 2009-7-2 21:38 | 只看该作者
太可惜了,佛像都被盗了。
10#
发表于 2009-7-2 21:42 | 只看该作者
2图自左向右:王飞,王飙,石凡,张涛,王飙发福了!
石库门 发表于 2009-7-2 20:56

好啊!天龙山石窟作为东魏至唐时期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有时间去看看。今天见到4位的尊容很高兴。
11#
发表于 2009-7-2 22:04 | 只看该作者
太可惜了,佛像都被盗了。
娱片汤 发表于 2009-7-2 21:38
12#
发表于 2009-7-2 22:04 | 只看该作者
2图自左向右:王飞,王飙,石凡,张涛,王飙发福了!
石库门 发表于 2009-7-2 20:56


认识各位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23:51 | 只看该作者
再发几个图,包括上面已发的图有的头像是后来补上去的

G10 027.jpg (97.3 KB, 下载次数: 25)

G10 027.jpg

G10 032.jpg (97.54 KB, 下载次数: 30)

G10 032.jpg

G10 039.jpg (97.62 KB, 下载次数: 29)

G10 039.jpg

G10 044.jpg (97.35 KB, 下载次数: 24)

G10 044.jpg

G10 050.jpg (97.23 KB, 下载次数: 29)

G10 050.jpg

G10 062.jpg (96.91 KB, 下载次数: 24)

G10 062.jpg

G10 075.jpg (97.43 KB, 下载次数: 31)

G10 075.jpg

G10 077.jpg (97.17 KB, 下载次数: 22)

G10 077.jpg

G10 111.jpg (97.65 KB, 下载次数: 26)

G10 111.jpg

G10 112.jpg (97.33 KB, 下载次数: 31)

G10 112.jpg
14#
发表于 2009-7-3 07:44 | 只看该作者
佛像的头都被人搬去了。
15#
发表于 2009-7-3 11:15 | 只看该作者
天龙山的噩运是从1918年开始的。1918年,一批日本人来到太原天龙山进行学术考察,带队的是东京大学东洋建筑史的权威专家关野贞。关野贞看到天龙山的佛像后,曾在日记中写道:“能探查佛教圣地天龙山是我期盼已久之事,因为这里珍藏了北齐到隋唐中国佛教艺术最鼎盛时期的辉煌。在石窟内,当我看到佛龛、佛像雕刻时,内心的惊讶与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1921年,关野贞将他的调查报告在日本的《国华》杂志上发表,随后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学者也纷至沓来,对中国天龙山石窟进行多次考察,详尽地记录了石窟的具体情况。然而,也正是这些考察和有关石窟的大量学术报告及图片的发表,引来了一场石窟劫难。1923年到1924年,天龙山大部分洞窟的头像几乎被日本人割盗一空,较小洞窟的佛像则被整体盗走,只有第九号洞窟的摩崖大佛,因为尺寸巨大,难以运输才幸免于难。大量佛像被日本山中商会收购并卖给日本收藏家,珍珠港事件后,部分佛像流入美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4 14:58 , Processed in 0.0657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