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hipin33 于 2009-4-13 17:37 编辑
另外,二部由高质量的"多国部队"组编的邮集-----大陆何守江先生"欧洲建筑艺术史话"和台湾江敬镛先生"欧洲古建筑风华"只获"镀金奖"(80分),令人深思!即组编一部邮集,在重视展品素材的同时,组编思路同样重要!!! 当然,也不排除,欧洲评委对早期欧洲片已思空见惯,不予高奖(后句纯粹猜测,一笑了之).
黄山松 发表于 2009-4-13 16:45 
周医师所见甚是!
因为一般“泛论”建筑类邮集,纵然整部邮集都是珍罕片也不过在珍罕部分20满分而已,主要还是题材是否“创新”(简单说就是别人没有展过的话题较令评审耳目一新),如郑玮只专注“石质”建筑的发挥即是一例(但整体建筑史来说,木质等其它建筑也有独特重要地位,但因早期片源不多就无法组集取胜。)。也想起台湾谢朝枝《石》邮集获大镀金,也正是符合“创新”之要求。
有一位注重环保生态的外国专题评审,就对诸如《海洋》、《热带雨林》、《森林》等选题给予高评(当然你的内容要关注到“环保”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