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2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彼得·布呂赫尔(Pieter Bruegel de Oude) 逝世(1569年9月9日)450周年 纪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9 01: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19-12-31 01:15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荷蘭語:Pieter Bruegel de Oude,約1525年-1569年9月9日),文艺复兴时期布拉班特公国(曾在15-17世紀建國,領土跨越今荷蘭西南部、比利時中北部、法國北部一小塊)的畫家,以地景與農民景象的畫作聞名。根據加勒·范·曼德尔的記載,他出生於鄰近布雷達(Breda)的布罗赫尔(Broghel),但不確定所指的是拉丁語中位於荷蘭的布雷達,或指比利時的布雷(Bree)。1559年,他省略名字Brueghel當中的「h字母」,而在作品上署名Bruegel。

布呂赫尔專長於描寫居住鄉間的鄉民生活,相較於當時風行的義大利畫派,他以簡明的手法創作,其中影響他最深刻的,當屬古荷蘭畫家耶罗尼米斯·博斯。因此,布呂赫尔的暱稱為「農夫布呂赫尔」(Peasant Bruegel),以區別其他布呂赫尔家族成員;但在各种文章上下文中单独出現「布呂赫尔」而未指明是布吕赫尔家族哪位成员时,則一般皆指老布吕赫尔。

在西方社會,他是第一批以個人需要而作畫的風景畫家,跳脫過去藝術淪為宗教寓言故事背景的窠臼。

他是彼得·庫克·范·阿尔斯特 (Pieter Coecke van Aelst)的徒弟。1551年,他成為安特衛普的著名藝術家,曾遊歷義大利。1553年,與 阿尔斯特的女兒邁克(Mayke)結婚,並移居布魯塞尔。婚後育有兩子:长子小彼得·布呂赫尔(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1564年)及老揚·布呂赫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1568年),兩位後來皆成為畫家,虽然父親早逝,但对兄弟二人的艺术上仍有较大影响。(zh.wikipedia.org/老彼得·勃鲁盖尔).

比利時郵政在8月26日推出一系列5枚郵票,皆以老彼得·布呂赫尔作品為主題。

1A33CF4F-13D4-43C6-8BB7-FA74491BDFB1.jpeg (210.15 KB, 下载次数: 42)

1A33CF4F-13D4-43C6-8BB7-FA74491BDFB1.jpeg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0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19-12-29 06:02 编辑

The portrait of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is from Dominicus Lampsonius’s publication entitled Pictorum aliquot celebrium Germaniae inferioris effigies (Portraits of some Celebrated Artists of the Low Countries).

Dominicus Lampsonius (Latinised form of Dominique Lampsone) (1532, in Bruges – 1599, in Liège) was a Flemish humanist, poet and painter.

In 1572 Lampsonius published under his own name a set of 23 engraved portraits of artists from the Low Countries under the title Pictorum aliquot celebrium Germaniae inferioris effigies (literal translation: Effigies of some celebrated painters of Lower Germany). Lampsonius provided poems in Latin to accompany the individual portraits. This work was under preparation by the leading Antwerp publisher Hieronymous Cock who died before it was completed. It was then published by Cock's widow Volcxken Dierix who continued the publishing business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The artists included in the book are (in this order): Hubert van Eyck, Jan van Eyck, Hieronymus Bosch, Rogier van der Weyden, Dirk Bouts, Bernard van Orley, Jan Mabuse, Joachim Patinir, Quentin Matsys, Lucas van Leyden, Jan van Amstel, Joos van Cleve, Matthys Cock, Herri met de Bles, Jan Cornelisz Vermeyen, Pieter Coecke van Aelst, Jan van Scorel, Lambert Lombard,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Willem Key, Lucas Gassel, Frans Floris, and Hieronymus Cock. (en.wikipedia.org/Dominicus Lampsonius)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雕版肖像来自Dominicus Lampsonius 的出版物,标题为 Pictorum aliquot celebrium Germaniae inferioris effigies(低地国家一些著名艺术家的肖像)。

当我在比利时度假时,看到网上拍卖今年的老彼得·布呂赫尔极限明信片,但大多数明信片都印有邮票面值。 我马上去邮局买了这组邮票,即使有可能寄去盖首日戳已经来不及了(邮票已经发行了两个月)。 我在网上购了明信片,这枚明信片只找到 一张。我又联系了比利时邮政,发现12月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称为比利时邮政欢迎日,因为在那天之前收到可以倒盖过去几个月的首日戳 。这是盖戳的幸运经历。

88602253-8EFD-40A6-BF80-0054848842E0.jpeg (140.65 KB, 下载次数: 41)

88602253-8EFD-40A6-BF80-0054848842E0.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3-31 09:57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早期作品《播種者寓言》绘于1557年,收藏於 聖地牙哥的提姆肯美術館 。
播種者寓言(英語:Parable of the Sower)是耶稣说的寓言之一: 播種的人撒種時,有落在路旁,土淺石頭地,荊棘裡,好土裡。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信了得救。

画家精湛地运用了鸟瞰视图,这是典型的老布呂赫尔艺术手法。构图采用对角线全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画者。层次递进,创造了这典型的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深谷景象。布呂赫尔于1553离开安特卫普去意大利留学,他在返程时画了阿尔卑斯山的画,影响了这幅画中风景的细节和鸟瞰视图。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这幅画标志着弗拉芒艺术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远方风景按照莱奥纳多·达芬奇的风格处理,采用“轮廓模糊的绘画手法(sfumato)”,以产生近似于神秘的朦胧感。人物的脸庞则同时遵守弗拉芒艺术和意大利艺术。

04B93E0D-85CA-4710-B514-08C89CC0985F.jpeg (144.03 KB, 下载次数: 25)

04B93E0D-85CA-4710-B514-08C89CC0985F.jpeg

BB3F582E-E8EA-45C7-AC06-52258D0A8D6C.jpeg (179.6 KB, 下载次数: 29)

BB3F582E-E8EA-45C7-AC06-52258D0A8D6C.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2 10:15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那不勒斯灣海戰》绘于1560年,收藏於 羅馬的多利亞龐菲利畫廊。

画家精湛地运用了鸟瞰视图,这是典型的老布呂赫尔艺术手法。

A1C579D1-24B9-480C-94C1-2257B25A0653.jpeg (113.87 KB, 下载次数: 37)

A1C579D1-24B9-480C-94C1-2257B25A0653.jpeg

89882F68-8820-4065-8995-64A382E0C183.jpeg (143.78 KB, 下载次数: 31)

89882F68-8820-4065-8995-64A382E0C183.jpeg

BFE1E03E-F490-4A6F-83C1-8F183035D862.jpeg (147.43 KB, 下载次数: 29)

BFE1E03E-F490-4A6F-83C1-8F183035D862.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2 11:05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大多數著名作品已遺失,目前有45件作品證實為布呂赫尔的遺作。15件收藏於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1560年《兒童遊戲》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我们参观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德语: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缩写KHM Wien)。
画中有230个小孩在玩83种不同的游戏。画家精湛地运用了鸟瞰视图,这是典型的老布呂赫尔艺术手法。

The children, who range in age from toddlers to adolescents, roll hoops, walk on stilts, spin hoops, ride hobby-horses, stage mock tournaments, play leap-frog and blind man's bluff, perform handstands, inflate pigs' bladders and play with dolls and other toys. They have also taken over the large building that dominates the square: it may be a town hall or some other important civic building, in this way emphasizing the moral that the adults who direct civic affairs are as children in the sight of God. This crowded scene is to some extent relieved by the landscape in the top left-hand corner; but even here children are bathing in the river and playing on its banks.

The artist's intention for this work is more serious than simply to compile an illustrated encyclopaedia of children's games, though some eighty particular gam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ruegel shows the children absorbed in their games with the seriousness displayed by adults in their apparently more important pursuits. His moral is that in the mind of God children's games possess as much significance as the activities of their parents. This idea was a familiar one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an anonymous Flemish poem published in Antwerp in 1530 by Jan van Doesborch [nl], mankind is compared to children who are entirely absorbed in their foolish games and concerns. (en.wikipedia.org/Children's Games (Bruegel)

EBBA6132-4B20-4076-ACCF-B7B5FBA6DA38.jpeg (120.17 KB, 下载次数: 32)

EBBA6132-4B20-4076-ACCF-B7B5FBA6DA38.jpeg

D53C3547-C579-4A64-8AA8-C3D20696AE67.jpeg (88.53 KB, 下载次数: 33)

D53C3547-C579-4A64-8AA8-C3D20696AE67.jpeg

8C63D19C-DB94-4E2A-9791-CBC979EF34A4.jpeg (90.6 KB, 下载次数: 30)

8C63D19C-DB94-4E2A-9791-CBC979EF34A4.jpeg

3EA79A42-E67E-4E44-86F5-53CCCFF0ED85.jpeg (239.92 KB, 下载次数: 27)

3EA79A42-E67E-4E44-86F5-53CCCFF0ED85.jpeg

ED1C3E2A-3400-4D5D-86E4-FF72CC5759BB.jpeg (111.05 KB, 下载次数: 30)

ED1C3E2A-3400-4D5D-86E4-FF72CC5759B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3-31 00:43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杰作《叛逆天使被击败》绘于1562年,收藏於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荷兰文:Koninklijke Musea voor Schone Kunsten van België,法文:Musées royaux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收藏的老布呂赫尔作品数量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皇家美术博物馆于1846年购买这幅画时认为这是他的儿子彼得·布呂赫尔第二的作品。之后这幅作品被列为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的作品,直到1898年,在左下角发现被画框隐藏的日期和签名“MDLXII / Brvegel”(译注:1562/布呂赫尔)。

这幅作品描绘了人类堕落之前,善与恶之间首次发生冲突的场景,那时,最强大的天使路西法(或者说,“光之使者”)挑战上帝的权威。之后,他被大天使米迦勒根据上帝的命令逐出天堂 ,并导致其他叛逆天使跟着他一同堕落。他们变为魔鬼并且被罚入地狱。

画面水平地分为或多或少相等的两个部分:天堂在画的顶部,地狱则在底部。天堂的明亮色调与地狱的鲜暗色调形成反差,地狱混杂了赭石色和暖褐色。整个构图,通过其主题以及艺术家选择的图案,加强了善恶斗争——老布呂赫尔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的观念。

在戏剧性、漩涡般的构图中心,是大天使米迦勒。他披着金光闪闪的铠甲,面容泰然,双翼展开,披风如同悬在空中,形成华丽的褶皱。他持着一面盾牌,上面有白底红色拉丁十字架,这是复活的象征。大天使的右脚踩在《启示录(12:7-23)》所描述的七头龙魔的肚子上。

《启示录》中米迦勒和巨龙大战的选段:“天上起了争战,米迦勒和他的使者与龙魔争战,龙和它的使者也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大龙就被摔下去,它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了。”

画中出现《启示录》记载的这个龙魔,证明了布呂赫尔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在于将圣经的两个记载合二为一:关于太初的记载和关于末日的记载。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灵感源泉 包括 耶罗尼米斯·博斯 的《人间乐园》。这是一幅布呂赫尔在《叛逆天使被击败》中试图超越的画作之一。在布呂赫尔的作品中,描绘被人类的疯狂所毁灭的末日世界,是真有远见的:1562年,在荷兰,战争的真正灾难正在降临。四年之后发生的事件,还有1566年的破坏圣像运动,以及之后的叛乱,使得布呂赫尔在画中的警告——骄傲导致不和——成为痛苦的现实。

与新大陆的具体联系,在布呂赫尔的作品中数不胜数。十六世纪,美洲的开发加倍进行,它的动物、植物和土著民族成为初期开发者细致观察和报告的对象。并且发表了许多有图解的植物学、动物学或者甚至地图学论文。新大陆的吸引力也表现在贸易的重大发展,其中,安特卫普成为贸易中心之一。查理五世治下,这座城市是新兴资本主义以及新生全球经济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发现遥远的大陆和古老的文化,创造了新知识的潮流。在对一切学问的求知欲驱动下,这些发现和新知识被收录于许多从十六世纪下半叶开始流通的自然历史作品及出版物中。人们想要建立知识体系,最惊人的表现是,珍奇屋出现了。珍奇屋是对“世界事物”进行分类的机构。当时的大部分收藏家将人造物(artificialia)与自然造物(naturalia)区分开来。这种滥觞于古代哲学的二分法(艺术和自然),在老彼得·布呂赫尔的画中也有体现。画家如同收藏家“填充”珍奇屋那样,“填充”他的构图。(Google艺术与文化)

4FB208F2-B3D6-4781-8695-84120A9DE26C.jpeg (201.87 KB, 下载次数: 22)

4FB208F2-B3D6-4781-8695-84120A9DE26C.jpeg

B10431BE-2909-466E-81D0-81463DF238A8.jpeg (114.34 KB, 下载次数: 30)

B10431BE-2909-466E-81D0-81463DF238A8.jpeg

4A66FEE1-32F2-45DF-81D4-18E026C6C9F5.jpeg (217.24 KB, 下载次数: 27)

4A66FEE1-32F2-45DF-81D4-18E026C6C9F5.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0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5 00:13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瘋狂梅格领娘子军进攻地狱》绘于約1563年,原名《Dulle Griet》。收藏於安特卫普的梅耶 (Mayer Van Den Bergh) 博物館。

疯狂的梅格,出自于尼德兰的一个谚语:“她可以在地狱面前掠夺,并且毫发无伤地返回。” 。在这个谚语中,包含了挑战与欲望,一种铤而走险与毫发无伤。画中梅格领导着娘子军掠夺地狱。“我疯了,我憎恨这些杂种。来吧,让我们到地狱里去清算掉那些杂种!”

这幅画的创作期正处于尼德兰被西班牙残暴和血腥统治中,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这部作品里,疯狂梅格将处在与其他作品中截然不同的宏大地狱场景中。在这些远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审判、废墟和燃烧的血红战火。地狱的景象是现实中的照应,亦可见于布呂赫尔的另一件作品《死亡的胜利》。

这现实的恐怖来自西班牙在尼德兰实施的残酷宗教迫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又称为查理五世)将尼德兰视为“王冠上的一颗珍珠”,在确立了对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巴拿马、秘鲁、智利、拉普拉塔河流域、委内瑞拉等地),加强对尼德兰的搜刮,每年从尼德兰搜刮200多万佛洛林,约比美洲多3倍。1550年,由于西班牙统治者镇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下的清教徒,设立宗教裁判所,颁布“血腥敕令”,残酷迫害新教徒(男的杀头、女的活埋),凡是帮助过或与新教徒交谈过的人均被治罪。仅查理一世时代就有近一万尼德兰人死于宗教迫害。

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由儿子菲利浦二世继位。为了实现争霸计划,弥补开支不足,变本加厉,疯狂榨取尼德兰,剥夺其尼德兰17个省的自治权,拒绝召开三级会议,并利用天主教会加强镇压尼德兰人民。1557年,菲利浦二世宣布破产。1559年,将尼德兰划为18个主教区,天主教的主教由6个增为20个。菲利浦二世再次重申强行执行1550年“血腥敕令”,赋予主教以惩办异教的宗教裁判全权,禁止传抄、保藏、散发、买卖路德或卡尔文等改革者的文集。凡散布“异端”学说者,凡异端必须处死并没收财产,而藏匿包庇异端者与异端同罪,致使宗教迫害案件激增。1560年,菲利浦又提高在西班牙收购羊毛的税款,使尼德兰羊毛输入减少了40%,由每年4万包减至2.5万包,其残暴统治,从对外战争到对内镇压,激起尼德兰人们极度的仇恨与反抗。

卡洛斯一世及其儿子菲利浦二世沿用了英格兰查理一世的十一年暴政期的宗教统治机制,启用了两个最恐怖,最专制的宗教法庭来惩罚那些“叛教人”:最高刑事法庭(Court of High Commission)和星室法庭(Star Chamber)。前者可以强迫任何人自证有罪;而后者,基本上就是枢密院的扩充,除了不能把人直接处死外,可以用任意方法惩罚任何人,包括肢体折磨。在之后的十七世纪时,星室法庭甚至完全取代了当时欧洲的最高刑事法庭的地位,成为了实际上的用来对付宗教异端的最高法庭。在这一时期,犯人们经常是未经起诉就被法庭审判,而且一般来讲供词都是通过肢体折磨获得的。大批清教徒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或逃离到美洲。

我们再次抓住布呂赫尔对梅格的塑造。如果说世界是疯狂、混乱而愚蠢的,那布呂赫尔笔下的梅格就是呆滞与木讷的。在一个恐怖的时代,呆滞恰恰是一种面对现实的逃离与反抗,是对这世界的漠视,同时这样的呆滞却又是疯狂的:她在地狱面前掠夺,又可毫发无伤地返回。布呂赫尔是在通过梅格暗示自己,在人间地狱,心无旁骛追寻自我,如从恶魔手中掠夺财宝一般。(传送门: 对着月亮撒尿:勃鲁盖尔笔下的愚人考 )

传记作者卡勒尔·凡·曼德尔为确定老彼得·布呂赫尔和博斯之间的师承关系作出了贡献。
“他从 耶罗尼米斯·博斯 的作品中学习了很多并画了许多这种幻想的或怪诞的场景。正因为这样,他被有些人称为有趣的彼得。”(卡勒尔·凡·曼德尔,《画家之书》,1604年)

在1553年,與阿尔斯特的女兒邁克(Mayke)結婚,並移居布鲁塞尔 。在1565年以后,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开始摆脱“博斯风格”。

CD709258-1700-447F-BAAF-59B031687FC2.jpeg (142.37 KB, 下载次数: 32)

CD709258-1700-447F-BAAF-59B031687FC2.jpeg

030339D0-7ED9-4079-9C8E-11C7DF4EE985.jpeg (198.11 KB, 下载次数: 25)

030339D0-7ED9-4079-9C8E-11C7DF4EE985.jpeg

4BEB659E-27C1-4B7B-95B0-23667A6B47AD.jpeg (284.69 KB, 下载次数: 35)

4BEB659E-27C1-4B7B-95B0-23667A6B47AD.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0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21 09:22 编辑

勃鲁盖尔在安特卫普时期的最后一幅知名画作是《两只猴子》,注明日期为1562年,保存于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居然找到2010年的柏林画廊照片!

这幅画从两个层次展现了安特卫普城的景色。在后面的层次,画家揭示了雾中的城市风景,根据有些研究者的说法,甚至可以认出埃斯考河。在第一层次,通过描绘两只白领白眉猴,他暗指异国动物贸易。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这两只猴子象征着人类之恶,这座城市对从河上经过的货物收税,画家是在提出道德批评。(Google艺术与文化)

CDE3C0E0-52AB-43A9-8A43-E1C9285472C1.jpeg (57.04 KB, 下载次数: 27)

CDE3C0E0-52AB-43A9-8A43-E1C9285472C1.jpeg

2C9F71E5-4A0D-48E0-8D55-4BD8A02FBB7F.jpeg (141.9 KB, 下载次数: 25)

2C9F71E5-4A0D-48E0-8D55-4BD8A02FBB7F.jpeg

1B2DF70F-B9EA-479D-B0D4-FCAAEE8A35FC.jpeg (112.28 KB, 下载次数: 31)

1B2DF70F-B9EA-479D-B0D4-FCAAEE8A35FC.jpeg

421950CF-D416-4CCD-AD41-E67A1A7277B4.jpeg (140.29 KB, 下载次数: 34)

421950CF-D416-4CCD-AD41-E67A1A7277B4.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0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12 01:12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名作《巴别塔》, 或称 《通天塔》, 绘于1563年,收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巴别塔》是老布呂赫尔创作的以圣经为题寓意深刻的油画。画家在这幅画中表现了这些由自大狂打造的通天塔正面临着危楼倒塌的命运。

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画家以细密画的技巧功力,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借以揭示建塔总监不自量力试图战胜大自然的悲剧。

为了表现通天高度的巴别塔,布呂赫尔以宏大的构图来处理这个富有幻想意味的场面。他不仅精心描绘了众多的人物,还在塔顶处用云彩拦腰截去一个顶部,并在云层上画了一个隐约可见的塔顶,以示塔已建到的可怕高度。塔身坐落在海边,右角临海滩处还有停靠的船只。远处是密集的房屋,它展现出一片豪阔畅心的平原风光。示拿人的建塔总监带领了一班卫士正前来督查停建的真相:吵个不休的工匠们都已散去,仅少数几个留守等候着总监的光临,其中一个向总监跪下,在说明事故的复杂性,但看来他的话也使总监和卫兵们无法听懂。在塔身的正前方,有一处“塌方”,局面显然是不堪收拾的。

画家凭细密画的技巧,在塔身每一层上都画着密集细小的建筑工人与车辆形象。这座塔的每一层内部都是一个整体,彼此又挤得很紧。为了追求这种巨大与繁乱的绘画效果,老布呂赫尔有意拉开了人物形象与塔身、大自然等的比例距离,从而显示出“工程”的伟大与艰巨,也更显示出人类的创造性力量。在揭示人力挑战大自然的野心,画家强调的是狂想性色彩。这一幅圣经寓意画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巧妙地突出了“天意”与 人为的对立,它面临的是充满着悲剧的代价。这是这位画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又一表现。(未经作者许可修改了baike.baidu.com/item/巴别塔)

The painting dep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er of Babel, which,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Genesis in the Bible, was built by a unified, monolingual humanity as a mark of their achievement and to prevent them from scattering: "Then they said, 'Come, let us build our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and let us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otherwise we shall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 (Genesis 11:4).

Bruegel had visited Rome in 1552–1553.  Bruegel's depi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ower, with its numerous arches and other examples of Roman engineering, is deliberately reminiscent of the Roman Colosseum, which Christians of the time saw as a symbol of both hubris and persecution.

The workers in the painting have built the arches perpendicular to the slanted ground, thereby making them unstable, and a few arches can already be seen crumbling. The foundation and bottom layers of the tower had not been completed before the higher layers were constructed. The story of the Tower of Babel was interpreted as an example of pride punished, and that is no doubt what Bruegel intended his painting to illustrate. Moreover, the hectic activity of the engineers, masons and workmen points to a second moral: the futility of much human endeavour. (en.wikipedia.org/ The_Tower_of_Babel_(Bruegel)

76621E77-6766-463A-90C3-D522486E182A.jpeg (160.59 KB, 下载次数: 33)

76621E77-6766-463A-90C3-D522486E182A.jpeg

6E517235-EC22-4D32-A3BD-4DA65FF78389.jpeg (214.58 KB, 下载次数: 34)

6E517235-EC22-4D32-A3BD-4DA65FF78389.jpeg

10D52BCF-FD39-4A03-9F49-1809DAC81EC3.jpeg (151.95 KB, 下载次数: 25)

10D52BCF-FD39-4A03-9F49-1809DAC81EC3.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0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0-4-21 09:34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三贤士来朝》绘于1564年,收藏於伦敦国家美术馆。

The Virgin sits in front of a dilapidated stable with the naked Christ Child on her knee. Three men offer golden gifts – this is the Adoration of the Kings, a biblical episode imagined as a contemporary event. It’s a chilly winter day: Mary’s dress has fur-lined sleeves and Joseph has a thick-belted robe.

This is one of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s few religious paintings; the upright format and rich colouration suggest it might have been designed as an altarpiece. But its uneasy atmosphere is at odds with a devotional work. The kings are richly dressed but dishevelled, the soldiers menacing, the spectators bewildered or enraged. The crowding, the elongated proportions of the main figures and their nearness to the viewer add to the claustrophobic atmosphere.

What – if anything – this means must remain speculation: we know nothing of Bruegel’s own beliefs and aren't sure who commissioned the painting. His technique, however, is masterly: although seemingly working at great speed every detail is a triumph of design. (nationalgallery.org.uk/paintings/pieter-bruegel-the-elder-the-adoration-of-the-kings)


7F859B7D-7EA8-4B4E-909C-818F60D40E88.jpeg (123.16 KB, 下载次数: 23)

7F859B7D-7EA8-4B4E-909C-818F60D40E88.jpeg

C9A7796F-0416-4A75-B81A-A5CDF0D949B0.jpeg (268.04 KB, 下载次数: 28)

C9A7796F-0416-4A75-B81A-A5CDF0D949B0.jpeg

7AA089DC-69E5-42B7-A4EB-5968BC646B0A.jpeg (277.99 KB, 下载次数: 21)

7AA089DC-69E5-42B7-A4EB-5968BC646B0A.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1-5-2 13:38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三贤士雪中来朝》绘于1563年,收藏於瑞士温特图尔奥斯卡·莱因哈特艺术馆。这幅画展现了冬天日常生活的一组片段,然而宗教场景却被放在左下角。

在十六世纪,做画家意味着什么?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地位与如今的概念相差甚远,艺术家仍然被视为手工艺者?然而,布呂赫尔的作品并非匿名的:很快,画家就在作品上署名,这说明同时代人对他的天赋有一定认可。因此,艺术家与普通手工艺者有所区别。

布呂赫尔几乎在他全部作品上署名,这也说明画家在生前就获得认可。有趣的是,注意,艺术家及其长子小彼得·布呂赫尔的签名经常令人混淆。事实上,直至1558年,老彼得·布呂赫尔的签名都是“Brueghel”,有字母“h”。之后,他省略了字母“h”,签名为“Bruegel”。正是如此,人们才可以区分父子两人的签名。因为,小彼得和扬(和他们的父亲一样,都是画家)的签名保留了字母“h”。

儿子复制父亲的《三贤士雪中来朝》,却没有漫天飞雪。(Google艺术与文化)

CE589DF7-7954-4260-A610-F9D7F4D6D8D2.jpeg (135.38 KB, 下载次数: 21)

CE589DF7-7954-4260-A610-F9D7F4D6D8D2.jpeg

6C5B06F8-7512-466D-B57C-7F27CC25F065.jpeg (147.61 KB, 下载次数: 20)

6C5B06F8-7512-466D-B57C-7F27CC25F065.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1-5-22 08:59 编辑

布呂赫尔几乎在他全部作品上署名,这也说明画家在生前就获得认可。有趣的是,注意,艺术家及其长子小彼得·布呂赫尔的签名经常令人混淆。事实上,直至1558年,老彼得·布呂赫尔的签名都是“Brueghel”,有字母“h”。之后,他省略了字母“h”,签名为“Bruegel”。正是如此,人们才可以区分父子两人的签名。因为,小彼得和扬(和他们的父亲一样,都是画家)的签名保留了字母“h”。

儿子复制父亲的《三贤士雪中来朝》,却没有漫天飞雪。(Google艺术与文化)

3A2F6464-1A5B-4AC3-BF55-48D34CA73D91.jpeg (122.96 KB, 下载次数: 21)

3A2F6464-1A5B-4AC3-BF55-48D34CA73D91.jpeg

3AC5350D-3F57-4E59-BBE8-CF50D145466F.jpeg (117.85 KB, 下载次数: 24)

3AC5350D-3F57-4E59-BBE8-CF50D145466F.jpeg

AE8422F9-B87E-4F27-9DE6-C3FEAA36BE8D.jpeg (298.92 KB, 下载次数: 22)

AE8422F9-B87E-4F27-9DE6-C3FEAA36BE8D.jpeg

5ED69F73-6198-495B-A5F5-230E9C770206.jpeg (150 KB, 下载次数: 20)

5ED69F73-6198-495B-A5F5-230E9C770206.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3:58 | 只看该作者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三贤士来朝》?

843C8EFC-214A-4911-AF8D-B0C0B4DDE678.jpeg (198.95 KB, 下载次数: 20)

843C8EFC-214A-4911-AF8D-B0C0B4DDE678.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1-5-9 00:01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作品《丰收》绘于1565年后。1565年,勃鲁盖尔投身于为安特卫普商人兼收藏家尼古拉斯·扬格林克创作杰出的《四季》组画。该组画有五幅作品历经几个世纪,流传下来:《暗日》、《牧归》、《雪中猎人》(这三幅作品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收干草》(诺斯蒂茨收藏)。

3F89B993-BAF1-4C8F-A51D-CCD41121AFE9.jpeg (162.89 KB, 下载次数: 21)

3F89B993-BAF1-4C8F-A51D-CCD41121AFE9.jpeg

E0A13925-ECDF-4182-B0E4-83B9150BFFF5.jpeg (173.65 KB, 下载次数: 20)

E0A13925-ECDF-4182-B0E4-83B9150BFFF5.jpeg

03139690-3235-47A0-8F6E-F3B393243D2B.jpeg (241.26 KB, 下载次数: 22)

03139690-3235-47A0-8F6E-F3B393243D2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1-5-9 00:05 编辑

老彼得·布呂赫尔的名作《雪中獵人》绘于1565年,收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画家精湛地运用了鸟瞰视图,这是典型的老布呂赫尔艺术手法,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雪中猎人》。构图采用对角线全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画者。层次递进,创造了这典型的嚴冬雪景的景深。畫家把地平線放在了圖上方,俯覽中間地帶添加了很多情節。仔細觀察可以清晰看到作品的對角線構圖,順著左上邊的房子和山坡到右下,左下方獵人和那行樹及小路則會把觀者的視線引向右前方的山峰。最經典的落筆則是地平線上那隻展翅翱翔的飛鳥,正是它清晰地告訴觀者的眼睛後面還有深遠的空間。



這幅《雪中獵人》也是西方油畫藝術史上最早的一幅嚴冬雪景畫, 是老布呂赫爾應當時安特衛普的一位富人邀請創作的以四季為主題的系列六幅作品之一。 畫中雪毯覆蓋的村莊近處是狩獵回歸的已經疲倦的獵人和緊緊跟隨的獵犬們,遠處村子裡的村民兒童正在凍結的河塘上滑冰。仔細觀察會看到更多細節,像左邊小店前火中燎豬毛的村民,前方稍遠屋前的捕鳥機關,村路上拉柴的牛車,以及更遠處失火的煙囪和周圍著急滅火的村民們等等,可謂畫中有畫。原文網址:kknews.cc/culture/qerl38.html

EC82E073-E792-4C69-B3FF-1FB80CED15AC.jpeg (184.47 KB, 下载次数: 21)

EC82E073-E792-4C69-B3FF-1FB80CED15AC.jpeg

01F4C51A-0DF3-40FD-B649-429DC3643D19.jpeg (136.23 KB, 下载次数: 20)

01F4C51A-0DF3-40FD-B649-429DC3643D19.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4-25 12:27 , Processed in 0.0666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