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ipin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舊文重刊]FIP規則不是集郵的唯一準繩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3-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j 于 2009-3-29 21:27 编辑

制片那叫爱好。
选片组集参展那叫竞赛。
我想没有人集邮就是为了竞赛吧?
从七岁开始集邮,算起来已有二十六七年,其实是就是个爱好。说实话,这个爱好可以说是“劳命伤财”,如果这样的爱好再要自己手脚加根绳,脖子勒根锁,那。。。
对那些什么都加规则的人引用一句游戏语言“你是职业的吧”
2#
发表于 2009-3-3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j 于 2009-3-31 15:23 编辑

“那为何要玩“极限片”?干脆说“我集邮的”就可以,什么“邮”均可以收集,管他是什么东西

首先向陈先生说明,我所指的,是在有规则底线的情况下,自娱自乐的。并不是每件制品都是为了参展的。

另外我想问一下
那陈先生淘宝中出售的”香港天池“片算”极限片“吗?符合规则吗?是你自己做着玩(欣赏),还是认为它不合规则,做了卖给被人。

对于香港的天池我不认为是合格的极限片,虽然是新疆题材,我也不会做,更不会依靠片源优势做了去卖。这样的东西,就好像邮资图剪下制作成片一样,懂得邮友可以把他当做一种收藏爱好。但万一有个新手,买了放到集子里参展,不是害人吗!
3#
发表于 2009-3-3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陈先生
“对于这类片,确实有争议。如果是世界遗产题材,可以销发行地戳。”
包括风光吗?
4#
发表于 2009-4-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前面的邮资标签与电子邮票,以及朱先生提到的极限片的邮戳必须骑缝的盖销在邮票和明信片上。我不禁联想到,现在已经开始了自动分拣,机盖邮戳。如果有一天邮政全部实现自动化。极限片的制作要到哪里盖戳(手工的邮政戳)?极限片的制作规则又将如何的变化?
5#
发表于 2009-4-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限片是一种集邮品,我们必须承认。集邮,集邮吗!
难道现在那些人为的首日封封片片就不是集邮品?只不过就是多了一片遮羞布吧。
其实在面对评审和我们想尽办法维护极限集邮的地位,以及个人观点等方方面面都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如夏育磊所提到的将极限片实寄,实寄了是具有邮政意义了,但是在实寄时会出现落地戳的加盖,邮寄过程中的磨损甚至损坏,在邮展时直接影响到品相的评分等一系列的问题。
至于极限集邮的地位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我想我们是左右不了那些什么主席、委员的。但是我们可以依旧去制作,去收藏。这是我们的爱好,谁也剥夺不了,强制不了。我个人眼里极限集邮的魅力是对历史的追溯,对美的审视,寻找片源、比对贴票,求盖邮戳过程中的享受,还有就是和邮友们交流争论中的快乐。
6#
发表于 2009-4-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极限集邮消亡论,极限集邮是否消亡(不能再作为独立的种类参展),只是和那些集邮就是为了参展的人有关。
我7岁开始集邮,那时候,几乎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集邮,邮票可以随便买。20后,寄信的柜台只能卖普通邮票,集邮柜台是预订邮票的中转站。集邮市场上的邮商每天为刚发行的邮票涨跌了几毛钱而津津乐道。
有次去寄信,几位学生看到我贴的邮票“非常好看”,就要求邮局柜台的营业员也给她们同样邮票。结果是我将所剩的几枚全部换成了她们买的普票。
3月15日,洛阳世展的巡展之乌鲁木齐站的会场,极限邮集前大人们用手机拍照,学生不停地询问记录,收场时还有人不愿离去。
过年时,4岁的外甥,每天都要看“照片”,就是把我的极限片册搬出来,问东问西。我让他看信封上的邮票,回答却是“这有什么好看的”,把邮票剪下来却是挺乐意。
集邮本身是一种建立在自发基础上的收集爱好。过去是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其实就是对美的收藏、欣赏。而极限片却真正的体现了这一点。这就是基础,是有一群痴迷于此的爱好者的基础。我想,不管情况怎么变,大多数人的爱好是不会变的。
我说如果极限集邮都消亡了,那么集邮的群众性也差不多要消亡了。我就不信会有数千计的人会每天面对同一枚只有一个邮戳的信封看来看去。
7#
发表于 2009-4-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先生举例的几枚片应该都不是用在专题里的吧!
在中国,极限邮集冲击国展、世展,基本都是专题的组编方式。而在制片、选片时也都精挑细选。
另外,对于国外很多史前片的运用,和其极限程度的认定,人为的因素实在太大。但是现在要是有人制出这样一枚片,我想没有任何评委会认为它是好片。
8#
发表于 2009-4-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则也好,指导要点也好。都只是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各个时期,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情况。甚至不同的评审员都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共性与个性。个性可以保留,但是在以共性为原则的大前提下,过分的展示个性是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个性就有可能会被接受而变成共性。规则这些年不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吗!
9#
发表于 2009-4-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集邮者当中也只有少数人知道FIP[/color
不知徐先生语出何据
10#
发表于 2009-4-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徐先生所指的只是极限集邮者。
不过徐先生还是认同了FIP規則不是集郵的唯一準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5-10 04:19 , Processed in 0.046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