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这张专印片盖什么地方的戳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5 19: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教这张专印片盖什么地方的戳呢?

11070518446a91cc97910e4e3e.jpg (29.27 KB, 下载次数: 8)

11070518446a91cc97910e4e3e.jpg
2#
发表于 2011-7-5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iyong 于 2011-7-5 20:06 编辑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 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 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山东快书。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个牌子,近似半说半唱的韵诵体,叫做“窜钢腔”,据说,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3#
发表于 2011-7-5 20: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山东快书是发源于鲁中一带农村的说唱艺术形式。它产生的年代,至今尚未发现准确记载。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傅永昌谈:清道光六年(1828),有落第举子36人(有的说十余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作者之一李长清(山东荏平南岗子王左人)将该书带回,后与其表侄傅汉章去山西,因阻邯郸,无奈拿出《武松传》五回,交傅汉章在关帝庙前,以竹板节念唱,得钱还乡。
4#
发表于 2011-7-5 20: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山东快书是发源于鲁中一带农村的说唱艺术形式。它产生的年代,至今尚未发现准确记载。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傅永昌谈:清道光六年(1828),有落第举子36人(有的说十余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作者之一李长清(山东荏平南岗子王左人)将该书带回,后与其表侄傅汉章去山西,因阻邯郸,无奈拿出《武松传》五回,交傅汉章在关帝庙前,以竹板节念唱,得钱还乡。
5#
发表于 2011-7-5 20: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6#
发表于 2011-7-5 20: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7#
发表于 2011-7-5 20: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
8#
发表于 2011-7-5 20:18 | 只看该作者
天津曲艺团所在地戳
9#
发表于 2011-7-5 20: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快板,不是快书吧!
10#
发表于 2011-7-5 21:15 | 只看该作者
闻名全国的已故快板书艺术大师李润杰,原名李玉奎。1913年生于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村,1990年在津病故。
  李润杰的经历曲折复杂。青少年时期流落东北各地受磨难。全国解放后,凭着自己深厚的艺术根底,终于成为快板书一代宗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作品健康向上,曾影响鼓舞了一代人。坐落在永安公墓内的李润杰铜像落成后,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同来津参加全国快板书大赛的演员一起参加揭幕仪式。李润杰已经成为曲艺界流传于世的楷模。
11#
发表于 2011-7-5 22:0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选曲艺团所在地为好!武清是其出生地,与主题相关性不强。
12#
发表于 2011-7-5 22:07 | 只看该作者
设计者也是张冠李戴,本来好好的快板变成快书
13#
发表于 2011-7-5 23:1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票名我的理解是:邮票名称为:相声、鼓曲、快书、评弹,在这里这四组词是曲艺的四大类别,而不是特指某一个派系。邮票设计者就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才使用漫画形式而没有使用真人剧照。
快书和快板属于中国曲艺中韵诵类即似说似唱的一类表演形式。但快书与快板又有区别,是同一大类中的两个小类。
快书类依流布地域、方言采用及说唱风格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曲种。如在山东省流行的任丘竹板书,上海市郊区流行的锣鼓书,天津市形成并流行的快板书等。最著名也影响最大的,要数流传全国的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高派杨派使用的是两个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铜片,表演时单手击节,称为“鸳鸯板”;山东快书于派左手两块竹板,右手两块竹板,打击节奏由锣鼓经演化得来。数来宝或者快板用的是一大一小两付竹制击节乐器,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大板较大,小板的五块竹片较小,用绳子串结起来,表演时演员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说唱。段落之间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根据上面红色说明文字推断,不能只以乐器来区别,所以我理解为票名快书不是特指山东快书。
14#
发表于 2011-7-5 23:15 | 只看该作者
鼓曲也不是特指京韵大鼓或梅花大鼓。
15#
发表于 2011-7-5 23:36 | 只看该作者
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本来就是要弱化一些四种曲艺的门派地域特征的,转而泛化为四种曲艺形式。
这是报上作者的谈话中可以得知的,而且票图的这样一个设计也能看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6 07:44 , Processed in 0.0615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