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塔寺, 又名崇寿寺 。原址位于沈阳小北关城门外,今大东区白塔小学院内。按《盛京通志》、《沈阳县志》记载:“崇寿寺及崇寿寺塔创建于唐代,尉迟恭监造。明清两朝都进行过重修”。清末民初寺庙始渐破落,以致庙宇荡然无存,仅剩造型古朴优美。雄伟壮观的古塔。而古塔也因年久失修,于1957年4月被拆除。拆塔时所出文物共有92件。所获文物和塔的建筑结构都证明,白塔是辽代乾统八年(1108年)建,距今已有890多年。
这座古塔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组成。等边八角形,密檐11层,全为青砖筑,实心,高约25.88米,直径9米。
基座坚固,上缘嵌有横铺一周的凸雕莲花砖。
塔身第一层,每面有1佛龛,内置1坐佛。塔身第M层壁面的每面都立有一方宇砖,由东南向西回绕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第十一层檐上顶正中,又升起八面形塔顶。塔顶宝珠上铸有“万历计五年四月吉日重修”的字样。
从所获镀金小盒与银质椭圆形小盒中取出舍俐子298颗。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崇寿寺塔地宫中有石函,长37厘米,高19.6厘米,前宽22.5厘米,后宽20.5厘米,石函与函身都刻有文字,为楷书,共计300余字,记录建塔位置、时间及建塔主、捐资邑众余人。石函刻文进一步证实辽代沈州州治的方位,与沈阳古城的位置相同。
今天,这座古塔虽已不复存在,但以此塔命名的白塔路、白塔小学,远近闻名。 </P>
< >
1) </P>
< >
2) </P>
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7 18:11: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