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是五仙观倒塌了,观门口的对联也不应该缺损”。那古联为何缺三字?昨天市民谷夏老先生表示希望通过本报指明缺字古联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物,并以其祖父亲眼所见为证,为“羊去石存遗踪宛在”对出“瑞气千条垂荫有年”的下联。对此,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局叶先生说,这些说法不是单纯地“填字”,既符合历史,也有实物佐证。文化部门会采取科学态度,争取尽快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古联成型 为两广总督瑞麟歌功颂德
谷夏老先生近日找到本报记者,他近期看到有媒体报道五仙观古联尚缺三个字,而一些地方文史专家称仍未找到该古联的相关记载,希望有人提供线索,以期恢复。据介绍,五仙观出土清同治年间的石碑对联,一直以来只有上联,“羊去石存遗踪宛在”。去年因为修复五仙观又找到了下联石碑,但可惜该石已破碎,失去三个字,无法尽睹全貌。记者昨日看到经过整修后面目焕然一新的五仙观与以前相比显得更具魅力,但是大门口上端只有横匾,反衬出左右两侧的空荡荡。
谷夏老先生说,在同治辛未年重修五仙观时,大门口横石匾《五仙古观》四个大字是由当时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而门前石碑对联,从撰文到书写均由两广武官张善军长(军长相当于现在的将军)题成。据说,瑞麟与张善两人惯用高压手段统治,为了掩盖其统治上的无能,只能采取另一种软化手法,借穗民众重修五仙观之机,为他两人树立一个好形象,一唱一和。但当时清政府社会情况已到了黑白不分,民不聊生,官场腐败,卖官鬻爵,军队虚报军额,骗取皇家粮饷。整个清朝政府处于栋折难支的局面。因此,副官张善写这副对联主要是为他的主子瑞麟歌功颂德。
下联残缺 缘于革命党人推倒泄愤
这个对联为什么会缺三个字呢?谷夏老先生说,他的祖父余箕中当时跟随孙中山、黄兴、李海云等参加辛亥革命。革命期间,与李海云同在一小组内活动,经常到六榕寺,三元宫及五仙观活动。在五仙观开会时就曾经见过五仙观是瑞麟书写大字及张善题写对联。
老先生说,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和民众,将这石匾和石碑对联一起推倒在地为快,并将下联打碎,以泄革命者堆积在心头多时的怨气。而这对联也成为辛亥革命行动的历史见证物。
另外从这对对联余石碎片的字迹来看,缺三个字,也应该是“气、千、条”这三个字,因为残联中“气”字位置上有一点一横,而“条”字位置下边留有两点,是“条”字无疑,而这两个字也是合书法走势的。
相关花絮 多少对联迷绞尽脑汁为下联补字
据了解,自从五仙观古联缺三字消息一出街后,省内乃至全国一些地方的市民纷纷与有关部门联系,花尽心思为古联“填字”。
东莞市彭先生近日来信说,他认为古联的上联是“羊去石存遗踪宛在”,他补出下联是“瑞来仙佑垂荫有年”、“瑞来仙降垂荫有年”、“瑞到辉生垂荫有年”、“瑞至辉生垂荫有年”、“瑞雨风调垂荫有年”等7条下联。另一位河源的刘先生则认为下联所缺的三字为“生、穗、化”,全句应该是“瑞生穗化垂荫有年”。他解释这是因为该联原本立意在石羊、谷穗的传说,下联提到仙人赐穗化生祥瑞才切合提意。来自潮州的一位吴先生也专门为此对出下联:“瑞来碑立垂荫有年”,番禺的陆先生来信补下缺字:“瑞临仙渺垂荫有年”。 |
-
a.jpg
(56.44 KB, 下载次数: 62)
-
b.jpg
(70.32 KB, 下载次数: 45)
|